影迷速递 女王的勇敢 闻天 |
|
闻天 《女王》一片描述的是戴安娜死后,发生在英国王室和百姓之间的一场冲突。戴安娜的死不仅弄哭了矜持的英国,也在王室和人民之间,点了一把火。矛盾的出处,既合理,又尴尬。 悲伤的英国人民期望看到王室与他们一同哀哭。女王却宁愿人们尽快忘记这悲痛,免得刚失去母亲的孩子们因这过分沉重的氛围愈加哀伤。为了安慰孩子们,她带全家离开伦敦,躲开了流泪不止的人群。百姓簇拥在王宫前悼念,却不见王室有任何回应,只晓得他们在郊野度假。于是英国人开始疑惑,他们究竟需不需要一个如此冷漠无情的王室。“推翻王室!取消君主制!”的呼喊不绝于耳。 注意,这并不是一部政治纪录片,而是一部传记电影,导演要我们关注的是:女王生命中一种令人敬畏的勇敢——那绝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拉风行为,而是在责任面前荣耀、可贵的自我牺牲。 似乎只有最两难的境地,才是“勇敢”最好的舞台。 作为祖母,女王必须保护哭泣的孩子。作为女王,她必须安抚悲伤的百姓。作为王室的领袖,她必须维护王室的地位。总不要妄想不付任何代价,就能成全完美。和谐是牺牲的产物。 为了削弱公众舆论对孩子情绪的影响,女王决定低调处理戴妃的后事,拒绝面对任何媒体。王室的沉默,立即招来了公众各种负面的猜疑。人们恨她,骂她。这是保护孩子的代价,她选择承担。 人民要求白金汉宫降半旗,要求为戴妃举办王室葬礼。当女王顺从民意时,意味着她必须背叛王室家族的尊严。为了安慰她的百姓,她同意了,代价是必须忍受家人的反对和不理解。 一定有人觉得顺从民意,只是王室自保的懦弱举动。但对女王而言,保护整个王室的未来,同样也是她的责任。若为此要多背负个“懦弱”的名号,那就背吧。 女王说:责任第一,自我第二。 这样的勇敢,看似并不辉煌,却也宝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