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龙凤齐舞银背镜 张 东 |
|
◆ 张 东 说起上海早期自发的古玩市场,是由人民广场和黄陂路三角花园开始起来的,每个星期天下午,不少古玩爱好者都会自发来到此处,进行古玩交换。随后迁至会稽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随着改革开放,收藏的队伍不断壮大,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又迁址至福佑路。 每逢双休交易日,来自国内国外的收藏爱好者,都聚集到上海福佑路古玩市场一起觅宝,还有些人为寻找拍摄电影的道具,书画家则是来寻找写作的题材。也有不少家长带孩子到这里长知识,开眼界,让孩子通过古玩实物来了解历史,接受有益的教育。整个市场由福佑路、旧仓街、白衣街、长生街四条马路构成井字形,每到晨曦中就闹腾开了,场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鱼贯而行,把四条马路围得水泄不通。有的“寻宝人”趁天还没亮便来,拿着手电筒,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寻觅过去。但由于占路,带来道路拥挤,再加上周边的老城厢改造,拆迁范围越来越大,阻碍了市场进一步发展。政府采纳群众建议,于1997年11月上旬将市场整体搬迁至方浜中路457号室内经营。新市场定名为“福佑工艺品市场”,又名“藏宝楼”,保持原市场地摊交易特色。 就在搬迁至“藏宝楼”之前,我有幸觅得一枚北宋龙凤齐舞银背镜。这枚龙凤齐舞银背镜呈长方形,高154mm,宽96mm,圆钮。钮两侧各有一龙一凤翩翩起舞。左首蛟龙龙嘴巨张,龙眼怒睁,龙角冲天,全身龙鳞雕刻细微清晰,龙尾弯曲有力,龙爪表现十分生动。右侧飞凤,凤冠高耸,凤首后侧三根颈羽飘逸生动,双翅舒展,凤身羽毛雕刻十分生动,两根尾羽摆动自然,羽纹清晰自然,舞姿优美。龙头、凤首间刻有一支仙花,花朵盛开,绿叶依托,造型自然而优美。上方左侧刻有瑞草,祥云,右侧刻有一朵盛开的奇花,图案下方配以祥云及奇花异草,整个图案设计使人感觉如天上仙境,龙凤作合,大富大贵,吉祥如意。 我们的祖先把龙凤视为逢凶化吉,呼风唤雨的吉祥神物,寄托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企望,封建统治者把自己比作真龙天子。于是龙凤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尊严。古人认为,龙为百兽之王,凤为百鸟之王。龙凤出现,天下就会祥和太平,百业兴旺,五谷丰登,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千百年来,龙凤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之物,是中华民族吉祥的象征。 在博物馆及各类文献资料上,都能看到北宋时期的玉器、瓷器、陶器、铜器上留有精美龙凤图案。宋朝人喜欢“斗茶”,还喜欢在茶饼的制作上追求完美。宋朝茶饼比较名贵的有“龙凤团茶”,茶饼上有造型精美的龙凤图案。它是专门为皇家制作的,此类茶饼在北宋期间很流行。 铜镜的形状,自唐代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到了宋代,铜镜已由比较单一的圆形发展成方形、葵花形、多角形、桃形和钟形等形状。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皇族用品的象征,龙与凤的形象出现在铜镜之上,其使用者都为皇族及显贵之家,而且此类铜镜无论在材质和制作工艺上往往都具有杰出的代表性,除了银镶背以外,还有金镶背、翡翠镶嵌和贝壳镶嵌等。 此镜中,龙凤的造型和镜型符合北宋工艺特征,镜型古朴,镜面微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古铜镜镜背镶嵌银背,制造工艺复杂、高超、精雕细刻、巧夺天工,实为一件珍贵罕见的艺术精品。据记载,为了使薄薄的银片牢牢地镶嵌在镜背上,工匠在制作工艺上别出心裁地在底板上用满天星作底纹的方法,一方面使银背镶嵌牢固,另一方面使图案底纹丰满得体,赏心悦目,并与镜面的光洁明亮形成鲜明的反差。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许多灿烂辉煌的艺术精品。它们给人类留下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让世人为之骄傲。许多精美的艺术作品,往往令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备感轻松。一件小小的古代铜镜能以有限的空间,集中了中国古代手工艺的三大主要绝技。我在收藏古代铜镜的同时,不但能满足艺术的享受,而且还能得到精神的满足,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