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海云相的卍纹 邬久益 |
|
◆ 邬久益 “卍”形的纹饰偶尔会烙刻在一些古器物上,请千万别把它误会成反向的纳粹标志“卐”。它可是佛教中代表着吉祥的符花和纹饰。 “卍”是远古时代生活在地中海与阿拉伯海周围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印度、波斯、希腊、特洛伊、埃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被古代一些宗教沿用。初时古人把它视作太阳与火焰的象征,之后逐渐衍化成吉祥标志的符号,且为各部落人们普遍认同与接受。在古印度,“卍”纹被视作能涌出千百色晃昱宝光的瑞相,充满智慧、神圣、空灵、庄严与慈悲的象征。 两汉之际,慧风东煽,卍字传入中土,华夏文化融入其中,中国佛界与信徒亦视其具有吉祥和功德,附有神秘色彩的符号。南北朝时,它被佛经诠译为“万”字。唐代玄奘法师将它释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而后,女皇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为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施于万物。从此吉祥的卍符花在民间和佛门信众间广泛流行,其含意亦得到不断扩充。 十年前我在姑苏文庙古玩摊场中寻觅得一枚清代黄杨木雕椭圆旱烟盒(见图),长11厘米。盒周遭满雕由曲折条纹相牵连的卍符纹,隐喻着周而复始,轮回循环,绵延不断;又蕴含了万古长青、万事如意、万寿无疆与万象更新、万事大吉等功德无量的境意。因“卍”在梵文中读“舍利踞蹉洛刹那”,意为“吉祥海云相”。故该盒上下两端雕琢了象形的海浪与天云,又将中间一梗竖纹连向两头的浪尖与云脚,使盘延其间的“卍”纹吻合了梵语中即:呈现于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此卍纹旱烟盒该是清代佛门弟子或居士、信徒的所遗之物,我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