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来信来论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 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 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广告
 第B19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1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 移民·留学
 第B24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27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28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11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区活动室多了读书声
——静安愚谷村社区分校成“没有围墙的学校”
宋宁华


   每周五,离休干部崔光远都要和一批“同学”来到静安区社区学校愚谷村分校参加时事政治班,本周,大家围坐一起学习的是十七大精神。

  在这个“三多”(知识分子多、知名人士多、侨眷侨胞多)的老住宅小区里,如今天天有活动,日日有娱乐。

  金发“外援”来社区讲课

  记者来到愚谷村时,年轻时就读于圣约翰大学的潘老师正在英语班教英文,她还带来了一名金发的澳大利亚“外援”。原来,这个“老外”是潘老师在超市购物时认识的,并很快成了好朋友,当潘老师邀请她给社区英语班上课时,她马上欣然答应,而且和潘老师一样,都是义务授课。

  八成居民想在社区学习

  静安寺街道和社科院作过一份调查显示,在社区文化需求方面,有83.8%的居民希望在居住小区附近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并由居委会组织,这也反映出居民对居住小区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参与欲望。

  在此基础上,街道着手建设社区分校。而提起愚谷村社区分校,居民们对常务副校长汝兆坤赞不绝口。1996年,老汝从单位退休后,担任多年小区工会文体委员。

  在他的策划下,小区的英语角、戏剧小组、书画班、读书会等兴趣小组越办越兴旺,小区的活动室里听不到麻将声,成了没有围墙的学校。

  “愚谷新歌”大家唱  

  汝兆坤萌发了为居民创作一首自己的歌的念头,同是小区居民的上海戏剧学院退休教师舒志超马上动手写好歌词,作曲家奚其明主动承担了作曲任务。如今,不少小区居民都会唱这首“愚谷新歌”。“智若愚哪虚若谷,愚谷精神美天下……”

  本报记者 宋宁华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