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活动室多了读书声 ——静安愚谷村社区分校成“没有围墙的学校” 宋宁华 |
每周五,离休干部崔光远都要和一批“同学”来到静安区社区学校愚谷村分校参加时事政治班,本周,大家围坐一起学习的是十七大精神。 在这个“三多”(知识分子多、知名人士多、侨眷侨胞多)的老住宅小区里,如今天天有活动,日日有娱乐。 金发“外援”来社区讲课 记者来到愚谷村时,年轻时就读于圣约翰大学的潘老师正在英语班教英文,她还带来了一名金发的澳大利亚“外援”。原来,这个“老外”是潘老师在超市购物时认识的,并很快成了好朋友,当潘老师邀请她给社区英语班上课时,她马上欣然答应,而且和潘老师一样,都是义务授课。 八成居民想在社区学习 静安寺街道和社科院作过一份调查显示,在社区文化需求方面,有83.8%的居民希望在居住小区附近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并由居委会组织,这也反映出居民对居住小区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参与欲望。 在此基础上,街道着手建设社区分校。而提起愚谷村社区分校,居民们对常务副校长汝兆坤赞不绝口。1996年,老汝从单位退休后,担任多年小区工会文体委员。 在他的策划下,小区的英语角、戏剧小组、书画班、读书会等兴趣小组越办越兴旺,小区的活动室里听不到麻将声,成了没有围墙的学校。 “愚谷新歌”大家唱 汝兆坤萌发了为居民创作一首自己的歌的念头,同是小区居民的上海戏剧学院退休教师舒志超马上动手写好歌词,作曲家奚其明主动承担了作曲任务。如今,不少小区居民都会唱这首“愚谷新歌”。“智若愚哪虚若谷,愚谷精神美天下……” 本报记者 宋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