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就业导航
 第B16版:教育周刊·专版
  
2007年1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霞尚满天

潘中法


  重阳节后的一天,我偕妻子参加了一次工商银行黄浦之友老年联谊会,和一群分别快40年的老同事相聚,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44年前,我从学校毕业后分配进入中国人民银行黄浦区办。当时沪上的银行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别无分店,每个区、县设立一个办事处。不像现在有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等等。黄浦区办实际上就是现在工商银行黄浦支行的前身,办事处地点在外滩中国银行的隔楼。我是在黄浦区办踏上社会、走向社会,我的前辈牵着我的手,陪我下基层,去工厂、到商店进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调查,学

  着发放第一笔贷款,当年的那情那景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我的成长凝结着前辈的辛劳和心血,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逐渐走向成熟和成功的,我是怀着感恩心情参加这次联谊会的。

  联谊会筹备组的几位退休人员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费尽心机打了无数只电话,凡是在黄浦区办工作过的同志一一进行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天参加联谊会竟有170多位老人。不少人还为了这次聚会一夜难以入睡。参加联谊会的最大年纪99岁,旧中国在四行二局工作,解放后中国人民银行收归后留用,退休也快40年了。许多老人都见证了新中国各个时期银行业的历史变迁。老人们虽已耄耋之年,却越活越年轻,有的笑着说明年还要看奥运会,2010年还要参观世博会。16位80岁以上的老同志被请上主席台,戴上红花拍照,接受全场人员的祝福,联谊会筹备会还特地制作了精美的贺信献绐老寿星。

  浦发银行原董事长、行长金运带领几位60年代的同志到每桌向每一位老同志敬酒,感谢在过去的岁月中对自己的教育和培养。是啊!忆往昔,老人们呕心沥血,任劳任怨,用辛勤的汗水为上海的银行业发展作出了贡献;看今朝,老人们依然用智慧和经验为上海金融业的腾飞献计献策著书立传。

  联谊会上,大家仿佛要把已经流逝40年的时间,在短短几个小时里寻觅回来,定格下来。岁月不饶人蓦然一看,我们这些当年愣头愣脑的毛头小伙子,娟秀妩媚的靓妹,现在都成了爷爷奶奶辈的人了。老人们看着今天上海金融的巨大变化,看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先后走向资本市场,真是喜上眉梢,心里甜滋滋,乐陶陶。

  今天我虽已年过花甲,依然在金融业发挥余热,但在这些前辈面前仍是个“小”字辈。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真诚祝福老人们健康长寿,颐养天年,明年重阳节再相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