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就业导航
 第B16版:教育周刊·专版
  
2007年1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钞票与称书包

积木


  我记得有媒体曾就“你最反感的镜头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中国农民做过一次小调查,出人意料的是,农民朋友普遍反感有些摄影、摄像记者,一到要采访农村欣欣向荣的新闻时,就让他们对着镜头乐呵呵地数钞票。对于我这个教育记者来说,最不愿做的事,就是一说要减负了,便跑到校门口去截住中小学生,拿出弹簧秤,称称书包有多重。照相机咔咔作响,被访的学生却一头雾水。

  书包重了,就意味着学业负担上升了,轻了,就表明减负政策落到了实处。这样的思维和管理方式,我想和逼着老农数钞票多少有些异曲同工。这不,最近某地教育局的“局长一号令”在全国引来了一片唏嘘。按该教育局的要求,全区小学、初中学生书包重量限制在学生体重的10%以内,并明确规定如果查到学生书包大大超重,还将追究校长的责任。多年前,我曾经写过本市某小学规定一年级学生不得背书包回家的减负新闻,央视获悉后也来跟踪报道,镜头记录下了放学后学生两手空空从校门口鱼贯而出的快乐场景。然而,好景不长,这项规定没实行多久也不了了之了。

  教育界对减负一直有治标和治本之说。我不知道规定书包重量是属于治标还是治本。但我听到这则行政要求的第一反应是,它会带来一个很搞笑的现象,那就是越是胖的同学越不合算,越是瘦的同学想多塞几本书在书包里也难。

  其实,我忧心的倒不是学生的书包有多重,有力气的同学,愿意在书包里多放几本课外读物,多塞进几个益智玩具,这又何妨呢?最近有一件事倒使我百思不解。今秋开学前后,上海市教委接连发出多道减负令,比如对毕业班每天只能上几节课做出了明确规定,对小学一二年级的作业量有严格的数量和时间限制,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考试评价等教学常规工作提出了30条改进意见。然而,我在与一些校长、教导主任谈及这些规定时,能严格按照市教委要求说出子丑寅卯的,很少很少。我纳闷,不知道是他们真不知道呢,还是压根就不想知道。

  走笔到此,我突然有个建议,市教委能否在校长开会时,考一考校长们的减负政策知多少。我真想拍一张校长拿到考出高分的成绩单咯咯笑的照片,就像老农数钞票时乐开怀一般。这总比去硬要称学生的书包更有意义吧。           积木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