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就业导航
 第B16版:教育周刊·专版
  
2007年1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汇区保护性置换12栋老洋房
老房客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老房子城市记忆开始复苏
袁玮 赵华生


  本报讯 (记者 袁玮 特约通讯员 赵华生)徐房集团日前成功置换12栋具有保护价值的优秀近代建筑,不但使居住在其中的“72家房客”的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因年久失修而日益破败的老洋房也有望重新焕发新古典主义风采。据悉,这些老洋房将成为徐汇区又一批向市民开放参观的老建筑。

  这12栋老洋房全部位于衡山路复兴西路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圈内,原是旧上海达官贵人、军阀政要、洋商富贾和名流大亨的寓所,也是当时上海海派文化的落脚点。记者今天在即将修复的建国西路384弄35号看到,这座建于上世纪20年代后期的老洋房完全恢复了当年建造时的异域格调,外观保留了折线性状相当鲜明的北欧风格;跌檐式的四坡顶,弧线拉毛的山墙,清水砖边框的窗洞,半圆拱券的阳台等特色,与幽静典雅的环境非常和谐。据住在老洋房隔壁的居民介绍,35号内原来住有13家房客,长期的超负荷运转和失修,使它老态龙钟。今年初,徐汇区将附近已修复的部分老洋房向市民开放,给了这里居民和徐房集团互动协商的动力。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双方取得共识,老洋房置换改造走上了快车道。

  家住武康路40弄4号的居民们也在今年6月签字完成了与徐房集团关于这栋老洋房的置换。根据协议,多年租住在此的9户居民将搬离这座已千疮百孔的老房子,用置换款购置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宽敞住宅。记者在这条弄堂里看到,5栋老洋房中的3栋已得到修缮。今年刚置换出来的4号楼内部由于年久失修,几乎已看不出原先的建筑装修风格。半圆的楼梯,彩画平顶的厨房,各类曲线花饰的门楣都湮没在电线杂物中,修缮迫在眉睫。

  徐房集团董事长徐麟祥介绍说,集团还成功完成了襄阳南路126号和华亭路32号老洋房的置换修缮工程。经过修、改、留等综合治理,这些老洋房都将向市民开放参观。据了解,徐汇区将在新一轮旧区改造中保护和置换更多具有美学和社会价值的老洋房,在修旧如旧的同时挖掘老房子里的传闻轶事,使之成为上海记忆的一部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