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就业导航
 第B16版:教育周刊·专版
    
2007年1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招千里马 科教育新人
——从城运会看上海体育后备力量培育新路
俞剑


  在两天前结束的城运会上,上海军团的最后一枚金牌是田径男子4×400米接力金牌,这枚金牌可谓上海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缩影——三名从外省市引进的新人支撑起金牌的四分之三。

  在上海这座发达的沿海城市,竞技体育人才“难选、难招、难留”的隐忧早就浮现。而从六城会交出的金牌、奖牌、总分“三超”的答卷看,上海体育的决策者们正拓展思路,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走科教兴体之路来培育新人。

  把上海当作第二个家

  “能说普通话吗?”在城运会泳池中战胜名将吴鹏后,上海浦东队选手石峰的一句开场白亮明了他的身份。提起赢吴鹏的感受,石峰未语先笑:“赢他不代表什么!提高成绩比冠军重要。”

  19岁的石峰是辽宁人。2000年,他跟随教练金炜从一家私人俱乐部被引进上海。在刚过去的两个月里,他在全国游泳锦标赛和城运会男子100米蝶泳比赛中,两度战胜吴鹏。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石峰曾在去年10月发生过膝盖十字韧带断裂的严重伤病。在上海训科医一体的配合保障下,石峰在手术半年后便复出,竞技状态不但没有低迷,反而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

  七年过去,石峰和教练金炜已将上海当作第二个家。城运会后,石峰回上海接受专家复查,调整后再赴国家队报到。石峰受伤后,上海各方保障到位,出色的医疗条件、科学合理的恢复计划,让石峰信心十足:“从来就没有想过不行!”

  多元化办队初见成效

  城运会上,多元化的办队模式也初见成效。闵行区区办一线的曲棍球队在十运会上就创下“组队不到一年即夺取全运会银牌”的佳绩,而在城运会上,他们在引进外来球员基础上自我衔接的二、三线队伍又茁壮成长,队伍中上海本地球员上升至70%;作为企业,巴士集团在参与运作大师杯等世界顶级赛事的平台上,与专业队合作推出上海网球新人的培育计划;曹燕华乒乓俱乐部与市少体校携手并进,发挥明星人才集聚效应。明日之星周奕妙和乒乓小将许昕在城运会上的冒尖,证明了社会办体育新模式取得了成功。

  求发展投身名师门下

  在男子4×400米接力金牌四名选手中,小将张崇完成最终的冲刺,在最后一棒中将领先优势进一步加大。出生于天津的张崇主项是男子400米栏,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俱佳。为谋求更高发展,他主动投身孙海平教练门下,成为刘翔的同门师弟,并已经在本届城运会上夺取银牌。

  在本届城运会上,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城运会上海浦东新区和闵行区代表团常务副团长韩秀芳指出,上海将大力加强对优秀教练员的培养,有了科学高效的训练技术,就能让全国的优秀后备资源为我所用。

  本报记者 俞剑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