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大闸蟹异地养出大名堂 朱全弟 |
本报讯 (记者 朱全弟)崇明县领导本月1日起连续三天在湖南、安徽、江苏等地,走访在那里的崇明养殖大户和蟹农。 现在崇明有一支1000多人的养蟹队伍活跃在全国各地的90多万亩水面上,而整个崇明岛有90万亩耕地,这相当于增加了一倍的农业生产用地。 1996年,崇明走出岛外养蟹第一人黄春来到安徽省明光县,时至如今,崇明的养蟹人已遍布全国近20个省、自治区。 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道仁矶镇的白泥湖水产养殖基地有2万亩生态佳水质优的湖泊。上海河蟹协会会长黄春向当地提供中华长江绒螯蟹蟹苗,派出技术人员辅导帮助当地农民养蟹,白泥湖水产养殖基地已带动湖边几十户人家养了1万多亩蟹。 在安徽枞阳县18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中,有41万亩水面可供养殖。两年前,上海瀛盛实业有限公司租赁了周潭镇2万亩水面积的枫沙湖,今年丰收,原来以产鱼为主的枫沙湖成为当地有名的大闸蟹产地。 在江苏丹阳市练湖农场,崇明养蟹专家蔡启明承包了550亩水面。池塘里精养大闸蟹,相对于在大湖泊里散养,难度高,投入大,但一旦成功产出也更可观。老蔡算了一笔账,一亩水面投入成本为2200元,收获蟹却在每亩130—150斤之间。崇明县河蟹协会会长袁国荣“解读”说,湖泊散养蟹5万亩收5万斤,池塘精养蟹500亩就能收5万斤。 养蟹可以去岛外,但是蟹苗必定出自崇明。地处咸淡水之间的长江口,得天独厚的崇明岛正是中华长江绒螯蟹蟹苗产地。如今,崇明大闸蟹在青海、新疆等地养殖也获得成功,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评论 0711051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