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总监玩转“回扣创意” 长宁区法院日前开庭审理一起蹊跷的职务侵占案 洪彬、黄峥、 袁玮 |
|
在一家影视制作公司担任“创意总监”的26岁的徐阳,为达到报复公司的目的,为自己“设计”了一条通往高墙之内的歧途。他利用管理公司赞助投资事务的职务便利,骗取单位财物共24.7万元。日前长宁区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加入一家影视公司 生于1981年的徐阳虽然只是技校毕业,但是动手能力极强的他很快就在游戏公司参与网游开发,20岁刚出头就成为电脑动画制作的高手。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业内关系后,徐阳打算自组工作室单干。他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布求职信息。很快,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的负责人与他联系,允诺给他“创意总监”的职位。去年4月他加入这家公司,原因就是“看中手中的权”。 得不到利益就报复 徐阳知道,制作公司很少实际投资一部动画片,真正的投资都来自外部。而在这个引资过程中,双方负责人收取“回扣”已是潜规则。3个月过后,徐阳觉得公司给自己的待遇和承诺有差距,郁闷的他想到辞职,但一丝念头忽然闪过:“在辞职之前,我要报复公司。” 为了让公司破财并“留下一个教训”,徐阳找来自己的老同学邹翔以“王建英”为名出演“上海移动多媒体广告经营部经理”,在他的引荐下,“王建英”和公司总经理胡芸佳见了面。当天,“王建英”开出300万元投资、先付6%回扣即18万元的“高价”,而且只收现金。公司觉得风险太大,没有答应。 “投资人”轮番上场 正如徐阳预料的,公司的犹豫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回扣数额太高,二是预先支付风险太大。这时候他又安排朋友许涛以“联通公司市场部经理汪伟”的名义出现,自称三人是好朋友,一起游说“王建英”,这样回扣数额可以降低一点。 几天后,“汪伟”拿着一份盖着上海移动各部门图章的“商业互动广告赞助审批报告”来到公司,表示自己通过私人关系启动了投资程序,投资额增加到500万元,给“王建英”的回扣是30万元。 骗到20余万“回扣” 这份报告让公司怦然心动,公司领导马上答应先付出3万元,由“汪伟”转交“王建英”打点关系。此后,公司又陆续付出8万多元分别给“汪伟”和“王建英”作为好处费。 一次次得手后,徐阳觉得该到正式收网的时候了。他通过在网上查找样本,炮制了一份“项目赞助资金拨款日程”,详细写明投资分批到位的日期,并发了邮件给公司经理,并称“王建英”只等着拿到最后一笔13.5万元后就正式拨付投资了。可是公司向徐阳透露,一下子拿不出这笔钱来。 为了显示自己的“忠心”,徐阳马上表态愿意替公司垫付其中的10万元。他到街头花20多元买了差不多10万元厚度的冥币,最上层放真钱后用报纸一叠叠包好。几天后,“王建英”来到公司,当着经理的面取走了这“10万元”和公司的3.5万元。 黑衣人自称是“纪委” 按照“拨款日程”,投资到位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此时的徐阳早已想好了“金蝉脱壳”之计。去年12月的一天,两个自称是“上海移动公司纪委”的黑衣人来到公司,来人告诉公司“王建英”涉嫌受贿,正接受调查。两人一个询问一个记录,开始了调查。公司总经理胡芸佳并不知道,这又是徐阳找来好友充当骗人的角色。 为了和徐阳彻底划清关系,公司让他提交辞职报告。这正合徐阳的意。从设局到脱身,每一步都在徐阳的算计之中。 真相终于暴露 公司虽然心存顾虑,但并没有停止对事件的追查。今年初,公司得知上海移动没有“王建英”这个人,联通公司也没有“汪伟”。公司经理这才意识到受骗了。 根据事后交代,邹翔、许涛以及尚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两名“纪委工作人员”都只有20多岁,他们全是徐阳的好友。每拿到一笔钱,他们就结伴去夜总会、KTV和酒吧狂欢一番。“收的都是现金,收条上的签名是假的,笔迹也不是我们的。我原本以为就算被发现也可以赖得一干二净,谁知道错留了真实的电话。”直到进了看守所徐阳还在“懊恼”,他觉得如果不是那个电话,自己也许还能逍遥法外。(文中人物为化名) 通讯员 洪彬 黄峥 本报记者袁玮 评论 0711051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