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调解成功率达到98% ——青浦区香花桥司法所所长沈飞的故事 倪颖 郑裕利 |
青浦区香花桥街道是全市最大的街道之一,但由沈飞领衔的街道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却是全市最少的,仅3人。近年,香花桥街道司法所连获殊荣,成为本市基层司法所中的一枝“花”。 昨天,面对记者的采访,腼腆的沈飞言语不多。一旁的科员小尤悄悄地告诉记者,沈所长几乎全年无休,是个不善言辞、专干实事的好所长。 保护神 香花桥街道辖区内建有市级工业园区,落户的企业有900多家,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 前年农历除夕的前几天,来自6个工程队的几十位民工因急于领工资回家过年而开着大卡车把一家施工企业的大门封堵了起来。沈飞接获企业的求援报告后,二话不说,直奔工地现场。在他的斡旋下,不到2个小时,聚集的民工就散开了。 紧接着,沈飞又在司法所里主持劳资双方进行调解。刚开始时,调解室里充满了火药味,调解一度陷入僵局。经过与双方的单独交流,沈飞终于找出纠纷调解的关键:只要企业能够先行支付工程队的民工工资款合计200多万元,纠纷就可化解。 随后,沈飞帮助企业处理了一部分资产,在短短的4天里就凑齐了200多万元。他亲自督促企业将工资款支付给了工程队。除夕,民工们都领到了工资,脸上绽放出笑容。 老娘舅 今年5月,香花桥街道23户农户和承租他们土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发生了纠纷,沈飞接受法院的委托进行诉前调解。 沈飞仔细研究了案件细节:在合同到期后不肯归还土地,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过错;合同到期前,出租方本人没有出面告诫承租人,也有过错;纠纷发生时,土地里已经种植了新的作物……此时强行收回土地,无疑将造成承租方巨大的损失,纠纷必定升级。 在调解中,沈飞要求纠纷双方推选自己信得过的代表,就一些原则性问题进行协商,然后再就一些细小问题进行个别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出租方在7月20日收获农作物后就归还土地。 抓住关键,选准切入点,是沈飞成功调解每一起纠纷的制胜法宝。今年上半年,沈飞的调解成功率达到98%。 好朋友 42岁的王平(化名)因犯罪在监狱服刑18年后,于去年4月回归社会,成为香花桥街道的一名社区矫正对象。脾气暴躁的王平释放后身无分文,很容易重蹈覆辙,沈飞决定从王平的基本生活问题入手开展帮教。 在司法所的协调下,村委会拿出一套新被褥赠与王平。经过与街道社会保障中心联系,王平可以享受每月2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以解燃眉之急。解决了生活困难问题后,沈飞又帮助他填写求职登记表,并和社保中心联系,帮他推荐就业。沈飞还经常与他谈心,鼓励他浪子回头。去年10月,王平面对歹徒行凶,挺身而出勇斗歹徒,受到了周围群众的一致称赞。 现在的王平不但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还赢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王平深有感触地说:“我现在的好生活都是党和政府给的,我一定好好接受帮教,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实习生 倪颖 记者 郑裕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