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2000年历史的苏绣,在推向市场时频遭版权争议—— 苏绣如何走向原创? 戴洁 |
撰稿 戴洁 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素有“中国刺绣之乡”的美誉,苏绣也已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镇湖街道多年来却因为没有原创作品而备受困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时隔8年重新招收“专业绣娘”,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美学素养的创作者,引人关注。 最具苏州人文特色 在刚刚闭幕的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曾经在苏州生活了16年的刘嘉玲以本届电影节形象大使的身份,送给著名导演王家卫一幅颇具苏州人文特色的民间工艺品——苏绣,本届电影节由此四处洋溢着姑苏情缘。 苏绣作品常常代表“苏州特色”作为重要嘉宾的馈赠。然而记者获悉,镇湖街道多年来因为没有原创作品而备受困扰,大多临摹国内绘画、摄影大师的作品,还常常触碰到版权问题。时隔8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重新招收“专业绣娘”。如何将“工匠”培养成具有美学素养的创作者,成为该校培养模式的关键。 频频遭遇版权纠纷 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素有“中国刺绣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镇湖苏绣获得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2005年,镇湖苏绣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镇湖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然而近年来,刺绣这一在镇湖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却频频遭遇版权争议。 说起4年前的那次“版权”事件,镇湖绣品厂厂长邹建龙记忆犹新。2003年,邹建龙把妻子梁雪芳的一批绣品送到上海友谊商场展售,精湛的刺绣技艺一下子就吸引了市场的目光。可一天,一家专门经营画家作品的公司派人找上门来,说梁雪芳的一幅作品是复制了他们签约画家的画,侵犯了他们的版权。这让邹建龙慌了神。后来妻子重新绣了约20幅作品送给这家公司,版权之争才算了结。 根源在于缺少原创 “这不是长久之计。”作为镇湖街道顶级绣娘,梁雪芳对苏绣产业的发展感到忧虑。她认为,现在镇湖的8000绣娘仅仅是“工匠”,脱离了画家的作品,就无从着手。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缺少原创。 梁雪芳正是担忧于苏绣产业的发展前景,今年9月在苏州工艺美院的支持下,北上清华美院进修。不过,目前尚在进修中的梁雪芳仍然关心苏州的苏绣产业,她告诉记者,在各方努力下,苏绣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去年工艺美院开办的苏绣班,就是在苏绣产业发展现状上跨出了一大步。 产生首个“小绣郎” 据介绍,苏绣班去年开始招生,今年30个招生计划全部招满,这让关注苏绣产业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2006年秋,陈子骏初中毕业升学之际报考这个专业,还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说到当初的专业选择,子骏说主要缘于父亲的支持。 陈子骏的父亲是三湖村的村支书,他非常看好苏绣前景,建议儿子报考美院的苏绣专业。当时班里四五十名同学,只有他一人选择了苏绣专业,周围的同学和伙伴说:“这全是女孩子学的,你去凑什么热闹。”但在父亲的支持下,陈子骏顺利通过美院面试,进入了苏绣专业学习。 学习中,陈子骏粗粗十指捏起绣花针遇到了不少麻烦事。但通过系统的学习,他的审美品位提升了,还有了自己创作的意识。陈子骏最感兴趣的是山水画,他说现在每画完一幅画,都有很大的成就感。他说毕业后下一个目标是中央美院,他认为深造是成为一名刺绣大师的必经之路,希望自己的原创作品,能以绣品的形式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