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英国人的骄傲 吕青 |
◆ 吕青 英国的建筑,无论是地处静谧郊外的庄园古堡;无论是牛津、剑桥大学的回字形楼宇,还是恢弘的圣堡罗大教堂都让人叹为观止。这些建于15、16世纪的建筑都用不加粉饰的大花岗岩石块砌成,历经几个世纪而依然坚固。 教堂大都是哥特式的,尖顶,里面是很高的拱形圆顶,两边是高高的彩绘玻璃窗,给人以森严、肃穆的感觉。而那些古堡,从外面看,非常古朴,甚至比较陈旧。但是进了里面,却是富丽堂皇,非常奢华。反映了那个时代贵族们的生活。且不说华丽的地毯和那些中世纪的壁画,也不说陈列其中的古董、瓷器和兵器,单说那些廊柱上繁复生动的石刻和雕塑,就不能不让人赞叹几百年前那些能工巧匠们高超的技艺。 在英国听得最多的是“莎士比亚”!这位文学奇才是英国人的骄傲。课堂上,那位热情优雅的英国文学老师在向我们的学生介绍莎士比亚的诗歌和戏剧;在最后的课上让孩子们学写十四行诗和排演《罗密欧与朱丽叶》;闲聊中,安·格瑞校长(她学英国文学出身)不无自豪地说,文学中所有的故事无外乎五种类型:《哈姆雷特》式的复仇情节、《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悲剧、《威尼斯商人》式的女扮男装……“这些模式都出自于莎士比亚的戏剧”,校长强调说。我没有深入探究过文学现象,不知她说得是否有理,但是英国人民对莎士比亚的崇拜和热爱却能真切地感受到。临行前校方送我们的礼物也是有关莎士比亚的小册子。 在伦敦的泰晤士河边,有重建的莎士比亚圆形剧院。据说,每当有演出的日子,就会像四百多年前一样,剧院顶上升起旗帜。英国政府有规定,不能在城内新建木质结构的建筑,但是却破例批准重建这座剧院。 莎士比亚故居是英国最有人气的游览地之一。这座美丽的小镇因莎士比亚而扬名而繁荣。故居中陈列着简朴的家具,还有莎士比亚出生时睡的木质摇篮。一切都保持着原样,甚至有他父亲制作羊皮手套的半成品。 一个小插曲——我们在故居后的长椅上吃干粮当午饭时,突然下起了雨,没处躲雨的我们一下子从后门涌到了莎士比亚家的厨房。围着那张文学巨匠当年用过的餐桌,吃完了午饭。大家互相打趣说,这下我们也多少沾了点大文豪的才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