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云雾“铁槎”最佳 杨震 |
| ||
| ||
| ||
|
槎山,横卧于山东荣成市南部黄海之滨,峰连九顶,其色如黛,故称“九顶铁槎山”。 槎山九顶连绵,危峰兀立,巍峨峻拔,山海相映,雄伟壮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繁多,自古就有“大东胜景”之美称。《尔雅》《齐乘》《封神演义》《杨家将》等书中也都有记载或描述。 “槎”古代作“筏”字解,是船的意思,若逢春夏秋季,海上多雾,若雾漫上岸来,便集聚在山坳、沟壑间。雾淡时,如轻烟缕缕,袅袅浮动,随风飘荡,此时的槎山宛如仙山琼阁,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尽入虚无缥缈中;雾浓时,犹如狂涛翻卷,一泻千丈,此时槎山大部分隐进雾海之中,只有清凉顶等九座黛色峰顶,漂浮在雾海之上,宛如叶叶扁舟,浮游于茫茫大海间,令人陶醉不已…… 仰望槎山,“嵯峨矗矗,峻险巍巍”,悬崖似刀削斧砍,直上直下,峰峦清峭奇绝。石砌小路随山势辗转盘桓,山林间鸟鸣声清脆婉转。一条清泉自山涧流下,随地势时曲时直,忽缓忽急,急湍处飞花溅玉。 槎山九顶,峰洞相连,佳境迭出。其中最著名的是龙井顶的“八宝云光洞”和清凉顶的“千真洞”。 据史书记载:金代大定年间,王重阳东来授徒,创立道教全真教。东牟王处一,字玉阳,于昆嵛山烟霞洞拜王重阳为师,演习道法,道成后,玉阳东来槎山,居云光洞,继续钻研道法,创立了全真教昆山派,著教义名为《云光集》,所以槎山又被视为道教圣地。 伴泉水上行,行至清凉顶前,见孤峰突兀险峻雄奇,抬头望去,确实是“峰影与云连,乘槎直上天”!崎岖蜿蜒的小路,攀登很是艰难。清人宋启元《游槎山记》中写道:“盘空鸟道,岩石接天,观者胆怵,行者披汗!”登上清凉顶,山上,凉风习习;山下,烟雨蒙蒙。“群峰簇翠五云中,眼界横收六宇空。山对鳌头开贝阙,水环螺髻现珠宫。龙藏古洞风云合,人泛仙槎雾雨蒙。幻迹三山谁惯见,登临缥缈盼仙翁。”别有一番情趣。 循山路北下,有石壁如削,石壁上开凿一洞,上书“全真洞”三个字,为明代兵部尚书丛兰之孙仲楫手笔。洞壁上遍刻佛像998尊。大者如人,小者盈拳,雕工精细,造型逼真。又称“千真洞”或“千佛洞”。 全真洞峰顶有一块巨石横卧其上,恰似天外飞来,巨石上散落着九个大小不一的小水池,清澈见底,旱不干涸,涝不溢出,水质甘甜爽口,人称“九龙池”。 当我们下山时,突然海上漫起了大雾,如轻烟缕缕,袅袅升起,集聚在山坳沟壑间,远处的山仿佛披了一身轻纱。云雾正缓缓地聚拢着、升腾着,起初还能隐约地见到山峦,后来便只有一片雾了。 远处的翠峰悬浮于悠然舒卷的白云之上,宛若漂浮在烟云雾霭之中的仙山琼阁。继而,茫茫苍苍,海天一色,什么也看不见了,只听得脚下涛声阵阵,訇然作响。忽然,山脚下一团云雾蓊郁而起,犹如狂涛翻卷,扑上山来,瞬间漫过山顶,使人真有腾云驾雾之感,置身云海,似入仙境,好一派银涛雪浪的奇绝景象!槎山,以它壮丽的景色,雄伟的气势,令游人驻足。 杨震 旅游提示 交通:到达烟台或威海再转乘汽车直达景区。 住宿:槎山脚下有宾馆,旺季150元/间,淡季120元/间。 特产:海产品,最著名的是海参,一般海参市场价在800元/公斤,上品在1400-2000元/公斤,水产市场、农贸市场、海产品专卖店、大的百货商店,都有零售。威海是山东大花生的重要产区之一,果型大,籽粒饱满,清脆香甜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