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上海地产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 · 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 · 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 · 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1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充实调剂业余生活 方便中外民间交流
沪上白领热衷自费学习小语种

龙钢 袁玮


  这几天,家住提篮桥地区的崔小姐,不顾一天工作的疲劳,一下班就赶到场中路的一位老师家中学习希伯来语。和崔小姐一起听课学习的李兵,也是从一家跨国公司下班后来自费学习的。

  崔小姐告诉记者,她家附近是提篮桥历史风貌保护区,经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来此参观,自己还担任提篮桥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志愿者,于是就想学习希伯来语,可以更好地与外国友人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崔小姐现在已能用希伯来语同外国友人交谈了。

  随着我国将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以及中外交流日渐频繁,年轻人学习外语,特别是一些小语种的热情越来越高。在本市一家会所工作的高建华,家族成员中有许多印尼亲戚,每次有亲戚来上海,小高陪他们游览,语言隔阂成了交流的障碍。为此,高建华慕名找到一位印尼老华侨,每周到这位老华侨家里学习,半年多下来,高建华不但熟悉印尼语基本会话,还可以看懂一些小文章。如今,再有印尼朋友来上海观光旅游,他就成了向导和翻译。

  刚刚大学毕业成为公务员的郭怡,从小就有一个法国梦,想到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和埃菲尔铁塔去看看,在大学时曾经参加法语培训班,后来由于学习太紧张没有坚持。现在工作了,她就利用双休日报名到上海法语培训中心学习。她告诉记者,等学完能说上一些基本的法语口语,就利用节假日去法国游玩。

  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正规的小语种培训的学校仍比较少,尤其是在职的成人教育培训更少。许多年轻人想学小语种却找不到地方,有些小语种培训学校存在着鱼目混珠现象,发音不准等成为了学员学习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据悉,本市有些小语种会说会翻译的人才十来个,培训这些小语种中的小语种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特约通讯员 龙钢 本报记者袁玮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