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上海地产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 · 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 · 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 · 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A09版: 目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雪龙”号下周赴南极
交船仪式中午在上海船厂码头举行
董纯蕾 周国强

  ■ “雪龙”号交船仪式上午隆重举行
  ■ 经过最后的调试,“雪龙”号下周启程
  ■ “雪龙”号上还配备了小型图书馆
  ■ 乘员舱由集装箱改建而成
  ■ 漂亮的水陆两用特种车

  本报记者 董纯蕾 文  周国强 摄

  经过近8个月的整修和3天的试航,改造一新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今天中午在上海船厂码头亮相。红色船身,白色建筑,简洁醒目。流线型防撞舱壁,360度视角的驾驶台,安全可靠。它将携带中国极地考察历史上最齐全、最先进的设备,踏上它诞生以来最忙碌的一段旅程。

  “雪龙”号下周赴南极,不仅要完成包括国际极地年核心计划“PANDA计划”在内的多项科考任务,而且将为长城站和中山站的改建工程运送大量物资;明年返航后“休息”不了多久,它又将驶往北极,执行我国第3次北极科考任务。

  科考队员说,这是一艘从内到外都焕然一新的高水准极地科考船。新“雪龙”号,论运输、吊装、直升机配备能力,堪称世界第一;论自动化程度和科考能力,虽与国际最先进水平尚有差距,但已获明显提升。新“雪龙”号最大程度增加了面积利用率,实验室面积由200平方米增至687平方米,还配备了小型图书馆。各个学科的科学家,可以安心地在船上做实验,搞研究。

  4个由集装箱改建而成的大家伙,2绿1蓝1红,分别是乘员舱、生活舱和发电舱。第24次南极考察队内陆冰盖队17位队员攀登冰穹A、往返70天1300公里的冰天雪地之行中,吃、住、睡全在里面。2辆水陆两用特种车,首次随“雪龙”号出行,它们将取代雪地摩托,执行将来的冰上考察任务,乘坐人数增加两倍。2台大型挖掘机,2台250吨大吊车,也将“乘坐”“雪龙”号开往南极,分别用于中山站和长城站的改建。据透露,“冰雪面移动机器人”和“低空飞行机器人”,即将参加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这也是我国在南极考察事业中首次运用智能机器人技术。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