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 广 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 · 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 · 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2版:汽车 · 汽车资讯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16版:求职· 培训·招聘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
  
2007年11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型“白魔”悄悄“溜冰”进场
上半年缴获新型毒品首超传统毒品 市禁毒委加大打击力度
宋宁华


   本报讯 (记者 宋宁华)冰毒、摇头丸……类似的新型毒品正成为继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后“瘾君子”的主要吸食对象,一些以为“溜冰”(吸食冰毒)不会上瘾的人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记者从昨天市禁毒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本市缴获的新型毒品首次超过传统毒品,占缴获量的62%。

  冰毒使用量占首位

  与此相对应,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员也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登记新滋生的吸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占89.8%,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在新型毒品中,冰毒使用量最大,占上半年缴获 新型毒品的91.1%。

  市禁毒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型毒品是相对于海洛因、鸦片等传统毒品而言的,主要是指通过人工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一类精神药品。

  由于新型毒品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假日毒品”。目前在我国流行滥用的新型毒品主要有摇头丸、冰毒、K粉(氯胺酮)。

  青少年涉毒数上升

  会上公布的另一个数字,让人感觉上海禁毒形势依然严峻。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现有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总数的49.6%,同比增加3个多百分点。“究其原因,新型毒品对年轻人的诱惑力很大,而且主要出现在娱乐场所。” 市禁毒办主任周伟航分析。

  调查发现,毒贩兜售新型毒品往往采用3种“毒招”:

  ■ 提供免费尝试。

  几乎所有吸毒者在初次吸食新型毒品时,都是上了毒贩或其他吸毒人员“免费提供”的当,在不知不觉中对毒品产生了依赖感。

  ■ 称新型毒品不成瘾。

  很多人错误地以为,只有海洛因、鸦片是毒品,新型毒品只是“娱乐性食物”,不会上瘾。其实,新型毒品对人体的危害远甚于传统毒品,成瘾性也高于传统毒品,只是症状表现重在精神、心理反应而已。

  ■ 吹嘘少吸能减肥。

  毒贩往往利用青少年爱美心理,吹嘘吸食新型毒品可以“减肥”。其实,当吸毒成瘾后,人体的各种器官功能都受到损害,所以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甚至衰竭死亡。因此,吸毒不是“减肥”,而是“减寿”。

  发文加大打击力度

  鉴于新型毒品的“来势汹汹”,今年9月,上海市禁毒委发出了《关于严厉打击新型毒品犯罪活动的决定》,对管理涉毒场所和吸毒人员出台了操作性更强的具体规定。

  对于文化娱乐场所内的涉毒活动,除自行举报外,凡被查获存在涉毒犯罪活动的场所,责令停业整顿3到6个月,情节严重的,则吊销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今年上半年,本市集中打击整治了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突出的娱乐场所31家,其中吊销许可证1家,停业整顿29家,取缔1家。

  对于吸食、注射新型毒品的违法人员,则依法予以15日行政拘留并罚款;对认定为吸毒成瘾的人员,则予以3个月的强制性戒毒;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的,可以实行劳动教养。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