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 广 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 · 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 · 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2版:汽车 · 汽车资讯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16版:求职· 培训·招聘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
  
2007年11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民航行业今年前三季度的利润高达137.2亿元的情况下,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从本月5日起“义无反顾”地上调至800公里以下60元、800公里(含)以上100元的历史最高价位
有一种涨价叫与国际接轨

黄尘


  这次未经听证程序的单方面涨价自然会引起乘客不满。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因航油涨价成本增加大概107.9亿元。但是,根据民航总局的统计数字计算得出,各大航空公司今年收取的燃油附加费已超百亿元,不仅可以弥补航油上涨的成本,甚至还有约30亿元的“赚头”。但是,此次涨价仍有专家表示是“国际惯例”。

  又是“国际惯例”,又是“与国际接轨”。近年来,“与国际接轨”成了时髦口号,涨价一般都要打“与国际接轨”的主意,以至于“与国际接轨”成了涨价的代名词。

  油价要“与国际接轨”、天然气价格也要“与国际接轨”;银行收取跨行查询费是“国际惯例”、电信拒绝取消月租费也是依照“国际惯例”……似乎只要“与国际接轨”了就万事大吉了,就是发展进步,就是解决问题之道。

  比如交通卡,据说买卡要交押金是国际惯例,可是,有人计算过,全国交通卡的余额能产生高达3000多万元的利息。在这笔钱如何处理上,国际惯例却被抛诸脑后了。

  而且,我们很容易发现,很多与国际接轨都是单方面的。比如油价,国际油价上涨时,国内油价要“与国际接轨”,油价就跟着涨。可是,国际油价回落时,国内油价却不见动静,反而把“中国国情”搬出来,说中国情况特殊云云。涨价时乐此不疲,降价时却百般耍赖。

  银行在收取跨行查询费时也是拿“与国际接轨”来搪塞用户的,但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个所接之轨,居然是巴基斯坦的惯例。而且,银行在收费时与国际接轨,服务时却是另外一副模样;收费收得不亦乐乎,服务却不情不愿。

  客观地说,“与国际接轨”本身并不错,有些国际惯例恰恰是社会成熟和文明的标志,比如重视人才的国际惯例、最低社保的国际惯例、带薪休假的国际惯例、服务消费者的国际惯例、涨价听证的国际惯例……在进行国际接轨的时候,我们为何不主动去接这些“轨”呢?      广州日报 (黄尘)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