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 广 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 · 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 · 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2版:汽车 · 汽车资讯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16版:求职· 培训·招聘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
    
2007年11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所知道的“头号毒枭”坤沙

亦非


  世人皆知的“毒品大王”坤沙于10月27日死于仰光家中,并于10月30日下葬。

  一次偶然的机遇,我曾与实际控制掸帮势力的二少——坤沙的二儿子相遇。他曾想给坤沙写一本传记,主要是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而且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他想让世人了解一个更加真实、更加人性的坤沙。因为在他们看来,世人对坤沙有许多误解和不够公正的评价。

  二少的真名叫张维刚,看上去40多岁的样子,中等身材,平常短发、略长的脸型,穿一件白色T恤和浅灰色休闲裤。据说坤沙的大儿子张晓华因患有小儿麻痹症而在家闲养,因此二儿子张维刚和三儿子张维鑫成了坤沙重点培养的对象。两兄弟先被送到台湾受教育3年,然后又送到美国西点军校培训3年。

  说到坤沙“毒品大王”的称号,二少说这是美国人对他父亲最大的冤枉。事情的真相是,坤沙虽然做毒品生意,但因深刻了解毒品对人的危害,所以从心里痛恨毒品。他对部下的管理与金三角别的帮派不同,一旦发现有人吸毒,不论原因就会立刻枪毙,有一个亲戚就是这样被毙了。他说“世界上最痛恨毒品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吸毒者的母亲,一个是我。”

  二少放下筷子,用很标准的汉语普通话介绍了父亲当年被冠以“毒品大王”的“真实原因”:20多年前,坤沙在金三角做大后,明白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改变金三角老百姓以罂粟为生这一现状的,当地政府也没有这个力量。因为种植过罂粟的土地,很难再长粮食,这是100多年前英国殖民者留下的祸根。于是他通过特殊渠道向美国政府表达了愿意合作解决金三角毒品问题的意愿。

  不久,美国方面派人到坤沙总部进行沟通,坤沙告诉他们,要想让老百姓立刻停种罂粟不现实,因为他们要维持生计。可行的办法是美国政府每年出一笔钱,通过坤沙收购金三角的罂粟及其制品,收购后由美国政府决定就地销毁或用于制药。与此同时,美国方面还应提供合适的种子和技术,指导老百姓种植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每年减少罂粟的种植面积,这样五六年后,就可能彻底消灭金三角的毒品源。

  也许是语言上的原因,从美国来的人听得似懂非懂,最后问坤沙每年想要多少钱?能收购多少毒品?坤沙说每年只要3500万美元,他能帮美方收购金三角70%-80%的罂粟。不料这美国人回去以后,不仅没有同意坤沙的方案,还说坤沙自己亲口承认,他控制着金三角70%-80%的毒品,是一个确确实实的毒品大王,并悬赏200万美元缉拿他。经过国际媒体的传播,一时间全世界都知道了坤沙的这一称号,“毒品大王”就这样成了他此后无法抹去的标签。

  新民周刊 (亦非)

  (更多内容请看最新一期《新民周刊》)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