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投资理财
 第A28版:广 告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酒旗茶垆
 第B11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时尚 · 现代家居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3版:上海地产
 第B34版:上海地产
 第B35版:广告
 第B36版:上海地产
 第B38版:上海地产
 第B39版:上海地产
 第B40版:上海地产
 第T01版:上海地产
 第T02版:广告
 第T03版:广告
 第T04版:广告
  
2007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秋为孩子精神“进补”

曹甫根


  金秋进补又成热门话题。而且进补的人群已经越来越低龄化。那么进补是不是就是给孩子吃保健品呢?怎样在饮食均衡的基础上做到四季进补呢?怎样在进补身体的同时,也来个精神进补?

  11岁的冬冬是个小胖子,平时老把肚子塞得满满的。冬冬的妈妈还变着花样买广告上的那个“精”、这个“素”。但不晓得为啥,孩子上课总是昏昏欲睡。直到有位朋友拿着报纸给她看,原来吃得过多,也会影响到儿童智力发育,而保健品滥用对孩子没有什么好处,这才恍然大悟。

  营养学家指出:若孩子长期处于过量饮食状态,就会造成孩子的食欲中枢过分发达,智能中枢神经受到抑制。美国医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两种特种氨基酸(色氨酸、谷氨酸)、一种微量元素(铁元素)和一种维生素(维生素C),对大脑和智力发育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若在食物中补充这几种物质,会明显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

  对于儿童,我们可以选择以下食品;鸡蛋,主要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等,有益于大脑的发育。核桃,所含脂肪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甘油脂,可供给大脑基质的需要。香蕉,能帮助大脑制造一种化学成分——血清素,促进大脑的功能。苹果,含有丰富的锌,可增强记忆力,促进思维活跃。大葱,含有一种叫“前列腺素A”的成分,使人头脑灵活。

  玲玲每天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习上,临睡前还要躺在床上预习功课。但令人忧心的是,早早近视的她,眼睛度数不断加深,近来眼睛出现干涩、充血、怕光、流泪等症状。眼科大夫说,她不仅要注意科学的用眼方法,还可以多吃些有利于保护视力的食物。

  在饮食中增加一些营养眼睛的食物,是保护眼睛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另外,充足的睡眠也是消除眼睛疲劳的最佳方法,不过要注意睡姿,俯卧和侧睡往往会让眼睛出现肿胀现象,恰当的睡姿应该是仰卧位睡觉。

  适当吃些滋补食品:维生素A,是预防眼干、视力衰退、夜盲症的良方,以蔬菜及红枣含量最多。维生素B1,是视神经的营养来源之一,可以多吃些芝麻、大豆、鲜奶、小麦胚芽等食物。枸杞子,可清肝明目,含多种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

  朱女士支边,生育一男孩。离婚后回沪,她一直独自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为了补偿孩子,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但她的兵兵不爱讲话,与老师、同学格格不入,还总是嫌她唠叨。

  心理学家认为:兵兵从小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里。整天盯着孩子,但不管也不问,没有得到良好家庭教育。兵兵出现自闭、反叛表现,需要母亲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并以自身对生活的乐观、达观态度对他造成影响。

  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模范的榜样,要对孩子宽严并济,既不能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熟视无睹,也不能苟求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处和点滴进步,要及时加以表扬。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孩子讲话,以减少“威严感”。

  让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力。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十分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克制力,培养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及战胜失败、消除恐惧的技能,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曹甫根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