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博会创新产品走向市场的“距离”缩短 首列上海造国产A型大车即将上岗 秦武平 薛慧卿 |
|
从工博会现场到市场的“距离”有多远?本届工博会上的许多新产品,都会在短时间内和大众结缘,不少创新技术走向市场的步子越来越快。 A型大车“抢风头” 一走进W1号馆,许多观众的注意力就被一辆银灰色的大车吸引,原来这就是上海制造的首列国产A型大车。不少人在宝蓝色座椅上试坐一下,临走不忘和大车合影留念。再等几个月,这辆大车就会到轨交9号线正式上岗,最快时速可达80公里,最大载客量为2460人。每节车厢均装有最新的电子报站装置,可在运行过程中动态显示列车所处位置和运行方向。最让观众感兴趣的是,车厢内设有乘客与司机的通话装置,乘客遇到紧急情况时,可在第一时间内与司机沟通。 秸秆发电省燃煤 一些来自中部地区的观众,对上海研发的秸秆发电锅炉技术很感兴趣。一台燃烧压制成型秸秆的锅炉,每小时燃用秸秆16吨,可发电1.2万度。也就是说一台锅炉年处理秸秆11.52万吨,就能发电8640万度,相当于少燃用标准煤5.8万吨。专业人士预测,全国普遍推广秸秆发电技术后,年发电量将相当于河南省煤炭年产量。 由上海四方锅炉厂设计制造的秸秆发电锅炉,今年4月在河南长葛满负荷发电并正式并网。 “绿色创意”渐走红 即使在废品回收业,零碎的废玻璃也被视作鸡肋,但若能成为高质量地板的原料,废玻璃无疑就“咸鱼翻身”了。而容易被人忽视的木屑,也能成为铺路的材料,这些变废为宝的创意引人注目。最绝的是电器的“心脏移植术”,将原本冰箱和空调“心脏部件”的压缩机,安装在带干衣功能的洗衣机上,整个洗烘过程可缩短半小时,省电70%左右。参观本届工博会,细心的观众肯定还能发现更多“绿色创意”,而一些厂家也确实从中找到了商机。 本报记者 秦武平 薛慧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