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投资理财
 第A28版:广 告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酒旗茶垆
 第B11版:好吃 · 吃遍中国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时尚 · 现代家居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3版:上海地产
 第B34版:上海地产
 第B35版:广告
 第B36版:上海地产
 第B38版:上海地产
 第B39版:上海地产
 第B40版:上海地产
 第T01版:上海地产
 第T02版:广告
 第T03版:广告
 第T04版:广告
  
2007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丽背后有种沉默和恐怖
——卢旺达母女肖像获英国年度摄影大奖
卜晓明


  一张母亲拥抱女儿的照片(见右图)6日获得英国国家肖像陈列馆2007年度肖像摄影奖。照片中的母亲在卢旺达大屠杀期间惨遭强暴,怀中的女儿则是她不想要的“孽种”。

  美国《新闻周刊》签约摄影师乔纳森·托尔戈夫尼克凭借这幅极富冲击力的作品获得1.2万英镑奖金。

    杀害与孕育

  这幅名为《霍赛林·因加比雷与女儿利娅·巴塔穆丽莎,卢旺达》的作品摄于2006年托尔戈夫尼克结束对因加比雷的采访之后。

  38岁的因加比雷是图西族女子。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期间,胡图族民兵当着她的面杀害了她的丈夫和父母。他们告诉她:“让你一个人活着,是为了让你悲伤而死。”那时,她怀孕两个月。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因加比雷反复遭到强暴,甚至到怀孕第九个月时也未停止。诞下第一个女儿奥斯亚娜后不久,她再度沦为“性奴”。她在此期间怀上二女儿利娅,并染上艾滋病病毒。

  拍摄这幅照片时,因加比雷对托尔戈夫尼克说:“我从不爱利娅。我爱大女儿,因为她是爱情的结晶。”

  卢旺达胡图族人总统哈比亚利马纳乘坐的飞机1994年4月6日被击落。胡图族人为哈比亚利马纳之死实施报复,在约100天时间里屠杀数十万人,其中多数为占人口少数的图西族人。

  美丽与哀愁

  画面中的因加比雷从身后拥抱着利娅,大女儿奥斯亚娜作为背景倚靠着她们家的土墙。

  托尔戈夫尼克说:“当你观看这幅作品时,你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她们有多美。”“然后你再看那名母亲的眼睛,”托尔戈夫尼克说,“表面上,这是一幅美丽母亲和她的孩子们的肖像。她的确很美,但美丽背后有种沉默和恐怖。”

  英国国家肖像陈列馆馆长、评委会主席奈尔说,托尔戈夫尼克的这幅作品拥有“难以置信的冲击力和打动人心的力量”。奈尔说:“她看起来怎么都不像一名受害者。但与此同时,你能从她脸上看到骇人的忧伤,使你忍不住想追问。”

  国家肖像陈列馆1993年设立肖像摄影奖,旨在挖掘擅长肖像摄影的新生代摄影师,是国际摄影界公认的重要奖项。今年共有来自全世界的2700名摄影师向评委会提交了6900幅作品。

  这幅获奖照片是托尔戈夫尼克拍摄的《蓄意酿成:屠杀造就的母亲,强暴诞下的孩子》系列摄影作品中的一幅。

  理解与偏爱

  托尔戈夫尼克1969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后跟随以色列军队担任战地摄影记者。他20多岁时移居美国,2005年起为《新闻周刊》工作。2006年2月开始拍摄包括获奖作品在内的这组作品时,托尔戈夫尼克在网上创立了卢旺达基金会(www.foundationrwanda.org),为资助在大屠杀时期因强暴而出生的约2万个孩子完成中学学业筹集资金。

  在托尔戈夫尼克解读作品的文章中,因加比雷说:“我已开始理解另一个女儿(利娅)是无辜的,但即使在给女儿们分衣服时,我也偏向大女儿。”  卜晓明

  (新华社供本报稿)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