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新都会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 论坛/商界
 第A35版:新民环球 ·博览
 第A36版:新民环球 ·博览
 第A37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8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9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现代家居
 第B15版:时尚 · 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 数码娱乐
  
2007年1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产风力发电设备首次现身工博会引出话题——
风电要“风行”,还需中国造

薛慧卿 邱澄


  今年工博会上,一些“放大的电风扇”吸引了不少观众瞧稀奇。横跨整个河北省展位的一片“叶子”,原来是一件长24米的风力发电机风叶实物。与河北不谋而合,上海也拿出了自产的风能发电机组模型。这些首次在中国工博会上亮相的国产风电设备,预示着未来我国风电发展之路:“中国制造”一定要大出“风头”。

  洋设备占据七成

  随着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风力发电的政策陆续出台,风力发电市场这两年被激活了。今年以来,全国新增风力发电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原本昂贵的风电成本价如今已不到火电的2倍,但下一步的“接近”却越来越难,风力发电能否在国内“风行”,必须要实现技术国产化和生产规模化,才能突破成本瓶颈。由于发达国家起步早,当前风力发电设备市场基本为一些欧美企业垄断。去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中,70%由几大国外企业“吃肉”,国内企业只啃下了几个“硬骨头”项目。

  我国两大风带地处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和东南沿海,风力资源与欧洲、北美差别较大,北方风带有寒冬低温、沙尘问题,南方风带要解决台风、抗腐蚀、防雷电难题,因此引进海外风电设备时还要多加“保护层”,这就使国内风电设备成本比海外还高出一截。如果能冒出几家有实力的国内企业,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引进技术再创新,洋设备自然就会放低身价。

  风电入户需资助

  今年,我国各地风电上网电价,每千瓦时比煤电高出0.3元至0.4元。也就是说,居民若要用风电,就要多掏腰包——一度电花1元多,估计很多居民家庭难以接受。当前,风电要规模生产才能降低成本,但大量风电如果无人愿买,会造成风力发电越多亏损越大的局面。因此,在风电成本价难同火电匹敌时,政府应给予一定程度的资助,不能将这一可再生能源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对一台风车来说,如果产生的电能物尽其用,相当于每年在这一地区减少排放好几吨温室气体。正因为如此,全球一些风电产业发展迅速的国家,风电场在起步之初都得到政府扶持。美国对风电生产者有减税政策,印度的风电设备制造业可全免增值税,德国则通过法律规定直接给风电至少5年的补贴。

  乘风计划在加速

  除水电外,目前风力发电是技术最成熟、成本最低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一般来说,太阳能发电成本是常规能源的10倍,风电则不到传统能源的2倍。因此,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到202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3000万千瓦,而太阳能发电只有200万千瓦。我国曾提出的“乘风计划”,由于难过风电成本关而一度进展不大,若要达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要求,今后几年风力发电必须加速。

  “借东风”是一项可让各地环境受益的能源战略,风车在上海也不单单是一个景点,而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项目。“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形成20万至30万千瓦规模的风力发电场,而到2020年申城计划形成约10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装机规模,占全市发电装机容量的5%左右。

  “在我国,高达10亿千瓦的风能资源在我们头顶掠过,收集起来就可创造50个上海城市所需的绿能。”这是国产风电设备在工博会上披露的远景,肯定会吸引更多人去“追风”。

  本 报 记 者 薛慧卿

  本报实习生 邱   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