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新都会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 论坛/商界
 第A35版:新民环球 ·博览
 第A36版:新民环球 ·博览
 第A37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8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9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现代家居
 第B15版:时尚 · 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 数码娱乐
  
2007年1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边:伸长脖子车站排队 那边:电话预约集体接送
松江大学园区黑车顽症难治

徐轶汝、左妍

田 红 图

  “上海体育馆,10元1个!马上就走!”周五下午3时,松江大学园区文汇路,多辆“皖”字开头的小面包车停在人行道边,一名男子朝着来往的学生们吆喝着。200米开外的一座桥上,则挂着一条红色横幅:“加大查处黑车力度,挤压黑车生存空间。”

  2001年10月,第一批学生正式入住松江大学园区,6年来,学生往来大学园区和中心城区之间,不是靠每周五、日的学生班车,就是自己乘公交车“转啊转”。随着学生人数的飞速增加,每周的离校、返校高峰时段,车辆运能不足的缺陷逐渐暴露。黑车司机们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乘“虚”而入……

  目击

  车主偷偷拉客    

  上周五下午,正是离校高峰时段,记者来到大学园区实地采访。据一些学生说,今年刚开学时,黑车“多如牛毛”,每天早上6时到晚上9时,文汇路两旁都停着一排车,去松江城区或汽车站开价2元,去莘庄或上海体育馆10元到15元。今年10月,上海田径黄金大奖赛在此举行,有关部门因此加大了对黑车的查处力度,黑车才有所收敛。

  尽管如此,仍有人“顶风作案”。2期寝室区对面有一个公交车站,车站背后的一片空地上,“猫”着五六辆牌照为“皖”字开头小面包车。乍一看,这些车辆和来接人的车子没有多大区别,不过刚一走近,立即有一个男子迎了上来,指了指背后那辆车问:“上海体育馆去?10元1个,人满就走!”面包车都贴着黑色的车窗贴膜,从半敞开的车门内望进去,里头已坐了不少学生。

  走在文汇路上,远处一辆牌照为浙F99413的依维柯面包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男司机一路开开停停,左顾右盼。一个背着双肩包的男生迎上前去:“到上海体育馆多少钱?”“15元,还有位子,上车就走。”原来,这也是一辆黑车,一路从2期公寓沿着文汇路开来,为了招揽生意已经兜兜转转很久了。

  “要上快上,有警察的!”在司机的连声催促下,记者跟在男生后面上了车。车门口放着两张小木凳,之前听一些学生说过,为了多载客,黑车司机专门准备了小凳子,让回家心切的学生坐在过道里,这样就不会被发现“超载”了。

  上车后,依维柯一路疾驶,车开上了沪杭高速公路。45分钟后,停在轨交3号线漕溪路站的2号出口处——一条僻静的小路上。打开车门,学生们下车,顺手将车费塞到端坐在驾驶座上的司机手上,都没有发票。

  漕溪路站旁边就是一个公交枢纽,其中有开往松江乐都汽车站的沪松专线。据一些学生反映,每周日晚上,这里起码有300人排队。黑车司机就在队伍边招揽生意,如果有学生要乘,司机会带他们走到上面提到的僻静小路上,那里是黑车聚集地,统一上车。

  学生

  无奈爱恨交加    

  对黑车,学生们“又爱又恨”。

  说“爱”,是因为黑车的确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出行问题。目前学生往返校区和市区主要是两种方式,一是乘坐学生班车,班车有3条线路,分别开往莘庄地铁站、曹杨路三汽公司、吴中路西区汽车站,票价为5元、7元、7元,发车时间为每周五和周日,从上午10时30分到下午5时15分。学生们若是周一到周四要回家,或是周五、日有事错过了末班车,就不得不选择第二种方式——先乘坐松江17路到松江乐都路汽车站,从汽车站乘坐郊区专线回市区,再换乘地铁或其他公交线路回家。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没有黑车来得方便。黑车人满即刻发车,不用等待。学生们乘黑车虽然要多花一点钱,但可以节省大量的排队和车上时间。有的黑车甚至一度把“时刻表”发到寝室,服务可谓“人性化”。如果同一地点乘车的大学生在6人之上,还可以打黑车车主的电话,预约接送服务。

  对于黑车的“恨”,自然是因为“不安全”。“每次乘车都担心出事,又没有票,实在很不放心。”一位大四学生为了实习、找工作,每周多次往返于校区和市区之间。他坦言,班里的同学几乎都乘过黑车:“有一次,黑车快到莘庄地铁站时出了故障,司机对一车人说,‘反正快到了,你们下来走走吧。’因为钱已经付了,大家没有办法,只好下车。”

  最近“严打”,司机开车更加小心,有时候只能停在文汇路附近,让空车的“同行”帮忙先进去探探路,确定没有警察才偷偷摸摸溜进去。有几次开不进文汇路,只好在人民北路停下,退给学生每人2元钱,让他们去乘公交车。

  对于黑车,各所高校的态度也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没有打击黑车的执法权,另一方面也无法解决运能紧张的问题,除了劝说学生为了自身安全不要去乘黑车外,没有别的办法。

  原因

  班车运能不足    

  黑车之所以有市场,主要原因是班车运能严重不足。上周五下午3时,记者在文汇路上设置的3个班车候车站上看到,每个地方都排起了长队。相比而言,发往莘庄的车辆较多,发往另两处的班车却一辆也没有来,队伍至少已有150米长,排在前面的学生伸长脖子,焦急地向路口张望。

  记者听到2个学生的对话,其中一个说,刚才听调度讲,最近刚刚报废了一批旧车,开上新车子的司机不愿意来做这“不合算”的生意,都去跑旅游了。据了解,班车生意“不合算”指的是开往三汽公司和吴中路西区汽车站的两条线路,因为路程长,来回走一圈,必有一半的路程是空放的,如今油价又节节走高,难怪承包这些车辆的司机会作出这样的决定了。

  去年9月,松江区城市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展开过2次针对大学园区黑车的专项整治,查获非法营运车辆20多辆,有效遏制了黑车的猖狂势头。但是,如果无法彻底解决运能不足的问题,黑车就依旧有其生存空间。

  今年年底,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就将通车,肯定能分流大量学生,缓解目前运能紧张的情况,如此黑车似乎“气数”将尽。不过,9号线的车站距离最近的大学园区2期寝室区约3公里,最远的4期有6公里左右。不少学生担心,如果公交短途接驳的能力跟不上,岂不是给黑车找到了另一个“生财之道”?

  本报记者 徐轶汝 通讯员 左妍

  评论 071109105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