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新都会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 论坛/商界
 第A35版:新民环球 ·博览
 第A36版:新民环球 ·博览
 第A37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8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9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现代家居
 第B15版:时尚 · 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 数码娱乐
    
2007年1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出行
小纸片的虚虚实实

施淑洪


   Dobzhang (部门经理)

  小时候,爷爷给我讲故事,经常讲到某大人物说“拿着我的名片去见他……”以为名片就是权势人物的“令箭”,很是向往。  等到我上班开始向别人散发名片,名片早已不过是一张自我介绍身份的纸片,而且礼仪作用大于自我介绍作用。

  我不是什么名人,但我的工作要求我接触许多客户和社会上的各种人,名片是少不了的。

  我有好几张资格证书,本职工作之余还干些别的事;我兴趣广泛,参加了几个民间协会——我的社会角色不是单一的,介绍自己时就得不断转换身份。

  所以,我有好几套名片。每种名片上只印一个职衔,分别在不同场合使用。公司业务交际用的名片上,印着我在公司里的职衔,而且是正反面中英文对照;第二职业用的名片上是另一个职衔;私人社交时用的名片,印着我在民间协会里的职衔;还有一套名片上印的“职衔”干脆就是“您的朋友”,专门应付不想交往又不得不应付的礼仪场合。各种名片在相应的圈子里代表不同的身份,根据需要派发,可以加强交际的针对性,避免向初次见面者泄露隐私。

  根据我的经验,一张名片上印十几个头衔的人,往往是些“过气英雄”,希望借众多头衔引起别人重视。尤其那些年事已高的顾问、名誉会长,多半已经人走茶凉,没有什么现实价值了。对“海龟”的名片,必须鉴别其学衔的分量——高学衔虽不是职衔,但加在职衔后面就能增加身价,但是要看来头——哈佛大学的博士与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是有天壤之别的!还有,主动派发名片者,特别是“广种薄收”大面积派发者的职衔要打折扣;根据“低者先,高者后”的规矩,身份高、职衔高的人,是不会主动派发名片的。掌握了以上规律,在互换名片后与对方交谈几句,就足以掂量出名片上的职衔有多少实际价值了——我屡试不爽。            本版整理  施淑洪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