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新都会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 论坛/商界
 第A35版:新民环球 ·博览
 第A36版:新民环球 ·博览
 第A37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8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9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现代家居
 第B15版:时尚 · 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 数码娱乐
  
2007年1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怕”鲁迅原因在老师?
——虹口区举办鲁迅生平与作品巡展引出的意外
王蔚


  时下中学生对语文课有一段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昨天结束的虹口区鲁迅生平与作品巡展,两周来在校园里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响。有不少中学生把之所以对鲁迅作品存有敬而远之和惧怕心理的原因,归结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并表示自己仍会在课后自觉阅读和研究鲁迅的文章与精神。

  师生喜好各有不同

  巡展期间记者在虹口区获悉的一份调查颇为出人意料,有超过六成的中学生认为鲁迅的作品与现实生活距离不大,半数以上的同学认为其实自己还是喜欢阅读鲁迅作品的,有57%的同学家里收藏有鲁迅的书籍。学生对鲁迅小说喜爱程度依次是《阿Q正传》《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社戏》《祝福》《药》《一件小事》《铸剑》和《风波》,并表示最喜欢鲁迅作品中蕴含的冷峻犀利风格。有趣的是,对师生的同步调查却发现,教师中喜欢《祝福》和《药》的比例要远多于学生,而喜欢《故乡》和《社戏》的学生人数也要大大多于教师,这恰恰说明要领悟鲁迅作品深刻的思辨性,是与阅读者的年龄、阅历十分相关的。

  进入教材并未减少

  此次巡展先后在虹口区的十多所中学推出,不少学校还集中展示了关于鲁迅作品的教学成果。鲁迅中学陈华老师上的《鲁迅一生中的13个瞬间》这堂课,受到了市教委教研室专家们的好评。专家们表示,既然鲁迅作品是20世纪中国不可回避的文化思想遗产,那么肩负传承中华文化使命的青少年,就必须阅读和了解鲁迅作品。据了解,目前本市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大概在15篇左右,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而且也仅有两成的学生认为语文教材收录的鲁迅作品太多了,八成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正是从课本开始接触鲁迅作品的。

  课堂教学把握精髓

  对于语文教师讲解鲁迅作品的能力与效果,有超过六成的学生表示了不太满意。仅有46%的同学认为,老师的讲解对自己理解鲁迅作品很有帮助。因此,已有语文教育专家提出,“如果语文教师讲金庸、琼瑶作品头头是道,而分析鲁迅作品却相当干涩和空泛,这样的现象必须改变。”

  鲁迅中学从鲁迅作品和鲁迅成长足迹中提炼出了“爱、诚、进、韧”四个字,并在学生中大力倡导这“四字精髓思想”。杨小初校长说,“爱”是一种美德,“诚”是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进”是一种人生态度,“韧”是踏实做事不畏困难。只有这样指导中学生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那么才能收到教育的实效。       本报记者 王蔚      

  评论 071109108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