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新都会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 论坛/商界
 第A35版:新民环球 ·博览
 第A36版:新民环球 ·博览
 第A37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8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9版:新民环球 ·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现代家居
 第B15版:时尚 · 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 · 数字家庭
 第B24版:e生活 · 数码娱乐
    
2007年11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谈9届艺术节的举办
上海再现文化码头


  本报讯  新华社昨天播发记者赵兰英、肖春飞的长篇通讯《上海再现文化码头》,从连续举办9届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透视上海的文化建设,认为昔日有中国文化“半壁江山”之誉的上海,正在日益向世界文化都市的宏伟目标发展。

  通讯指出,上海是个文化码头,当上海失去文化“半壁江山”美誉时,她已不再是一个文化码头了。然而,通过举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经历了9年的磨砺后,上海再现了文化码头的绰约与风姿。艺术节以国家的名义,将世界优秀文化汇总上海;中西部的文化,借助艺术节走向世界的高端平台;这一切使上海再现了文化码头。

  通讯列举大量事例后写道,这个码头与昔日有了许多不同。这个码头大了,接纳的是中华,是世界文艺团体。这个码头深了,承载的是中华乃至世界一流文化。这个码头重了,托起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与文明。过去的文化码头,其意义多是:一个剧团的壮大,一个演员的走红。今天的文化码头,意义在于利用这个平台,为民族文化走出去服务;在于吸纳一切优秀文化,推动原创文化发展;在于让人民不出城门,共享世界文化成果;在于提升市民审美能力,提高文明素养;在于丰满这座城市,让她高雅起来、庄重起来。这个码头,缔造的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的文明。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