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谈9届艺术节的举办 上海再现文化码头 |
本报讯 新华社昨天播发记者赵兰英、肖春飞的长篇通讯《上海再现文化码头》,从连续举办9届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透视上海的文化建设,认为昔日有中国文化“半壁江山”之誉的上海,正在日益向世界文化都市的宏伟目标发展。 通讯指出,上海是个文化码头,当上海失去文化“半壁江山”美誉时,她已不再是一个文化码头了。然而,通过举办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经历了9年的磨砺后,上海再现了文化码头的绰约与风姿。艺术节以国家的名义,将世界优秀文化汇总上海;中西部的文化,借助艺术节走向世界的高端平台;这一切使上海再现了文化码头。 通讯列举大量事例后写道,这个码头与昔日有了许多不同。这个码头大了,接纳的是中华,是世界文艺团体。这个码头深了,承载的是中华乃至世界一流文化。这个码头重了,托起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与文明。过去的文化码头,其意义多是:一个剧团的壮大,一个演员的走红。今天的文化码头,意义在于利用这个平台,为民族文化走出去服务;在于吸纳一切优秀文化,推动原创文化发展;在于让人民不出城门,共享世界文化成果;在于提升市民审美能力,提高文明素养;在于丰满这座城市,让她高雅起来、庄重起来。这个码头,缔造的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的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