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推行“明厨亮灶”,食客通过餐厅电视可看到厨师炒菜—— 餐馆厨房装电子眼褒贬不一 赵新培、陈柏 |
|
餐馆后厨装上几个电子眼,食客在就餐的同时可通过餐厅电视看到后厨大师傅颠炒勺的直播。昨天,北京海淀区正式开展视频远程监控餐馆后厨卫生工作,首批电子眼已经安装在7家营养餐加工企业的后厨中。对此项卫生监督措施,食客们有褒有贬,餐馆老板则心存疑虑:“我家特色菜有被视频曝光的危险啊!” 现场 主要监督厨房卫生 昨天上午,在海淀区卫生监督所5层监督二科负责人郑晓雨的办公桌上,计算机屏幕正直播一家营养餐加工企业后厨的忙碌景象——一身穿工作服,戴着帽子、口罩和手套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着给孩子们做午饭,有的在炒菜、有的在分装。据郑晓雨介绍,根据食品加工的流程,他们选了四个关键点安装上了电子眼:操作人员洗手消毒处、炒菜大灶处、分装间和餐具消毒间。 电子眼安装在墙壁的最高处,向下俯拍,也许是距离有点远的原因,监控画面显得有些模糊,几个大师傅背对着镜头在奋力颠大勺,看不清大师傅们在炒什么菜。对此,郑晓雨解释,大师傅炒什么菜品不是他们监控的内容,他们主要监督的是,工作人员在进入后厨时是否先洗手消毒;是否穿了工作服、戴了帽子和口罩;地面、台面是否干净,无污水和污物;餐具是否严格消毒。 据介绍,这些监控录像将被保存一个月,如果发生了食品安全问题,就可以调出画面追溯责任。 食客 这样可以放心进餐了 市民们对此项措施的推广有褒有贬,马女士外出吃饭都不会点凉菜,“我怕他们切菜生熟不分,吃完回家拉肚子。”但是如果能看到餐馆冷荤间里整洁干净,师傅们做凉菜时戴帽子、口罩,切菜时生熟分开,“这菜上桌的时候心里就踏实多了。” 而市民刘先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在餐馆吃饭本来是件享受美味的事情,餐厅的环境也应该让人赏心悦目,“可如果非让我去看大师傅们在乌烟瘴气中煎炒烹炸,盯着他们干净不干净,心里就太不舒服了。”他认为,监督后厨卫生,不应该是食客的事,希望卫生监督部门再想想别的办法,比如加大处罚力度,卫生抽查不合格就重罚,那么各餐馆肯定会自觉自愿地搞好后厨卫生。 餐馆 担心自家特色菜曝光 听说海淀将广泛推行电子眼监控后厨卫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餐馆老板心生几点疑虑:“为吸引顾客每家餐馆都得有几个招牌菜,如果电子眼安进了后厨监控大师傅炒菜,任何人都能在视频中观看,那么谁来保护我们的商业秘密。” 他认为,餐馆后厨不属于公共场所,应该属于企业重地。他建议有关部门对采集图像的知情范围、调取权限和使用方式,应当作出明确的限定。他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监控系统安装、维护费用谁来承担,“万儿八千元的安装费用对于中小型餐馆来说负担实在太重了。” 卫监所 装电子眼实属无奈 郑晓雨介绍,目前海淀区有大小餐馆5000多个,2000多个集体食堂,而卫生监督员只有100多人,卫生监督能力十分有限。“刚开始我们号召全区餐馆实行明厨亮灶。”郑晓雨说。 所谓“明厨亮灶”,就是将餐馆的非承重墙打通,安上玻璃或通过其他手段,让消费者能直接看到后厨,厨房的卫生状况。但很多餐馆后厨的墙壁是承重墙,不能拆,于是就想到了安装电子眼。 郑晓雨坦言,电子眼工程推行起来比较缓慢,“主要原因就是费用偏高。”据了解,四个电子眼、线路、电脑、视频服务器等加起来,每家企业需要承担7000元至8000元左右。海淀卫监所计划,未来将在辖区100家餐馆中实行电子眼监控后厨。在餐馆后厨的几个关键点,如冷荤间、炒菜灶台、切菜操作台、餐具清洗消毒处分别安装电子眼,然后通过电脑设备,将直播画面传到餐馆大堂的电视中,与电视节目交替播出。 赵新培 陈柏 评论 07111011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