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节假日调整引发旅游界热议,假日旅游也将随之而变—— “揉”入传统文化 “带”出超长线游 沈敏岚 |
“从原来‘五一’、‘十一’、春节三个七天长假,可能变成‘十一’、春节两个七天长假,元旦、清明、国际劳动节、端午、中秋五个三天‘小长假’,明年,本市市民的假日旅游肯定会随之而变”。昨天,当新闻媒体公布我国新法定节假日调整草案后,本市旅游界随即开始热议节假日调整带来的假日旅游新变化,及旅游部门如何顺应这一变化一起变。 假日变化引出旅游结构调整 “节假日的变化肯定会带来假日旅游的‘结构调整’”,上海中旅国际总经理李怀发在相关草案公布的第一时间组织员工进行讨论,认为取消“五一”,新增五个三天“小长假”以及带薪休假的推行,将分流黄金周出游人流,缓解原来三个长假对旅游景点、旅游服务设施的集中人流冲击,能更好地保证假日旅游质量,增加旅游者的出游满意度指数。 假日旅游“结构调整”将如何调?李怀发认为,新的假日方案实施后,长线游将集中在“十一”和春节两个长假,对寒暑假旅游也将带来明显的推动作用,更多的家长可能更愿意选择在寒暑假享受带薪休假,这样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出游。五个“小长假”可望带旺中短途游,旅行社也将动足脑筋将原先的5-7天的长线游,压缩成3-4天的“精华版”。 增加假日旅游传统文化内涵 “以往中秋、端午几乎只剩下吃月饼、吃粽子的形式,传统节日少了一点传统文化内涵”,春秋国旅副总经理谢元宪昨天已组织旅游线路设计人员讨论中秋、端午、清明三个新增的“小长假”旅游如何做,“清明重踏青,毕竟扫墓与旅游‘搭’在一起不一定能让人接受,而中秋、端午游可将中国传统文化‘揉’进旅游中,在旅游线中增加赏月、赛龙舟等内容,让市民在举家出游中过个完整的传统节日。” 做足五个“小长假”出游文章 新草案多出了五个“小长假”,做足“小长假”出游文章成了本市各大旅行社一致的聚集点。“小长假可能更多的是拉动自助游、自驾游的红火”,春秋旅行社国内部经理蔡卫感觉“小长假”对旅行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长途游、出境游跟着旅行社走,短途游自己驾车游已成为申城市民的旅游新习惯,而旅行社也要转变思路,从单一的组团游走向多样化的旅游服务,从红火的自驾游、自助游中赢得市场份额。 带薪休假可能带来“超长游” 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让在职职工多了可以自由安排的假期,随着工龄的增加,休假日期也随之延长,连休10天、20天成为可能,沪上旅行社已在考虑开发“超长游”,比如,将国内长线游的两大热门线进行组织,厦门+海南,昆明+桂林,7至10天时间,游两条长线,对出游者来说至少省下不少飞机钱,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国内、出境“超长线”预计也会随着带薪休假的推行逐步在市场出现。 本报记者 沈敏岚 评论 071110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