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上海青年国际钢琴赛明见分晓 沈次农 |
| ||
|
经过整整一个星期的紧张角力,进入决赛的最后六名选手名单已经出炉。等到明天晚上,获得本届大赛的最高奖项——高达20000美元的第一大奖得主就将现身。自从本月4日第一场初赛开始以来,东方艺术中心的这个国际钢琴比赛赛场,已经到了越来越紧张的当口。 这是两年一度的中国上海国际青年钢琴比赛,自2001年以来,今年是第四届比赛。和往年一样,报名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自世界各地——三十多名选手来自中国(包括台湾省)、俄罗斯、日本、美国、韩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匈牙利等,以中国选手人数为最多。从去年开始,选手们就已经在各自的琴房苦练,希望能够在这个赛事中脱颖而出。 选手清一色都是音乐学院的在校学生,其中除了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学生之外,还包括来自伦敦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以及美国纽约朱利亚音乐学院的学生。 从初赛到复赛,选手们的水准已经在评委们面前展现了出来。被本届大赛组委会聘任为荣誉评委主席的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创办人、评委会主席范妮·沃特曼女士说:“这些年轻的音乐学生都很出色,中国学生尤其精彩。我希望这次比赛能够出一两个优秀的钢琴家,现在在欧洲的年轻人当中,已经很难找到出色的钢琴家了。” 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青年钢琴比赛评委会由12位评委组成,其中范妮·沃特曼为荣誉评委主席,杨立青(图左)为评委会主席,波利斯·贝尔曼(图右,俄)、马利安·里比斯基(波)、约翰·欧考诺(爱)、中村泓子(日)、伊安·霍布森(美)、娜丽塔·特鲁(美)、多米尼克·墨赫莱(法)、安忠默(韩)、吴迎(中)、盛一奇(中)为评委。 国际钢琴比赛的生命在于其质量与水准,更在于其成果。上海国际青年钢琴比赛至今虽然仅三届,却已挖掘出一批钢琴人才,其中第一届第二名宋思衡,在赛后被送往法国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就读,并于去年巴黎第61届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比赛中获金奖和协奏曲、独奏两项最佳演奏奖;第一届进入半决赛的孙颖迪,于2005年4月获第七届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第三届第二名为法国人Romain Descharmes,在随后举行的日本滨松国际钢琴比赛中获日本作品最优秀演奏奖和鼓励奖以及2006年爱尔兰都柏林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第三届第三名左章,于2005年被推荐进美国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习琴,去年在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中获第一名。 众多获奖者在上海比赛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激发更多年轻人前来报名参赛。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挖掘了优秀人才,同时也打响了国际乐坛众多钢琴比赛中的这个上海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