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爱乐历任掌门人情系《我的祖国》 东艺 |
1874年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纳祸患耳疾,这对音乐家而言是个很大的悲剧,“命运放弃我所有的音乐工作,10月20日那天我的两个耳朵完全听不见了,就在同一天,我的心中响起一个音乐主题,开始是先知的竖琴音响响起,接下来它唱出威瑟拉德堡中曾经发生的大事,像是它的繁荣、壮丽、战争,以及最终的衰败。声音还在我心中,我还能想象它们,唤回它们,写下它们,但这种情形能维持多久,我一定要在这些记忆消失前,紧抓住机会写下它们。” 于是一部捷克音乐的代表图腾——交响诗《我的祖国》就这样诞生了。 利波·佩塞克(1981—1990年任捷克爱乐常任指挥): 我不清楚其他指挥家的看法,但我理想中的《我的祖国》,应该是要渐渐地为这其中的每一乐章创造出特定的经典形象,因为它就像一座纪念碑,我们每个人都在上面叠上一层石头,这样,就会形成我们共同的回忆。 我年纪越大,这部作品就越能感动我,因为那种和国家、家庭、历史之间的联系会越来越强烈,我必须说这让我更敬佩斯美塔纳,他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就是要写出代表捷克的音乐,最后真的成功了! 基里·贝洛拉维克 (捷克爱乐前总监): 我第一次听到这部作品是在我8岁时,那是父母带我去观摩由塔利希指挥捷克爱乐的公开彩排,在我开始自己的职业指挥生涯后,这部作品便一直伴随着我。 这部交响诗是部独特的音乐作品,还没有其他同类作品可以与之媲美,从来没有一首交响诗和纪念碑有共生的效果。 查尔斯·麦克拉斯爵士 (指挥大师、捷克作品演绎权势、捷克爱乐首席客座指挥): 在指挥捷克爱乐之前,我指挥过四个非捷克籍的不同的乐团演奏《我的祖国》,然后才有机会与捷克爱乐合作。捷克爱乐可以说是最适合演奏此曲的乐团了,至少我指挥过的那几支非捷克籍的交响乐团对这部作品的理解都没有捷克爱乐来得深入,我想,这是因为捷克爱乐的演奏最为投入。 我认为《我的祖国》要传递的信息是每个了解国家尊严、国家渴望或志向的人都能理解的,这是首很特别的民族主义作品,尤其是对当时的波西米亚人,斯美塔纳写这部作品时,波西米亚人正在奥匈帝国统治下争取独立,我认为如果争取独立的精神持续到21世纪的今天,《我的祖国》所要传达的信息,也会持续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