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里的“迷你” 史舒薇 |
不起眼的细微东西,普通话常说“一点儿”、“一丁点儿”,而在上海话里,常用“一”加上“重叠词”来表示,丰富而细腻。比如:一点点意思(一点儿礼物),一眼眼么事(一点儿东西),一咪咪老酒(一点儿酒),一厾厾龌龊(一点儿污迹),一滴滴茶叶(一点儿茶叶),一歇歇辰光(一点儿时间)。 有时候强调数量“少”到仅有一次,或是动作敏捷、时间短暂,常用“一……头”来表示。比如:一记头(摆平),一趟头(解决),一脚头(踏空),一掼头(勿管),一哄头(抢光),一跑头(拉倒),一阵头(起哄),一转头(勿见),一口头(吃脱),一顿头(宣光),一枪头(买断)。 更有意思的是,还可以用比喻的方式来反映对象的“小”。上海人把小白菜(小青菜)叫“鸡毛菜”,最小的孩子称“奶末头”,排行在末的姑娘称作“幺妹”,都是不言“小”而示“小”的。再如:“炒股赚着点小菜铜钿,毛毛雨”,“为芝麻绿豆大的事体动气勿值得”,“这桩事体我老早轧出苗头了”,“房间就像只鸽子笼”,“小姑娘长了对眯齐眼”,“气量哪能介大?赛过引线屁股”,“铜钿眼里荡秋千”,“螺蛳壳里做道场”等等。这些话里的楷体词语,也是隐去“小”字而道出“迷你”意的。 上海话就是这么令人着迷,难怪新新上海人连同老外都为之倾倒,追着、赶着、欣赏着、模仿着。同样言“小”,上海话层次丰富,活泼精巧,形式简单,灵动多变。让你细细品味这“迷你”式的海派语词的神韵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