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 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康健园 · 保健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就业导航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孩子学会自己玩

汪叔阳

  ■ 孩子有时候也需要独立游戏的空间  章文怡妈妈提供照片

  乘坐国际航班,感触最深的就是“洋娃娃”(外国的学龄前儿童)特别乖。同一个机舱内,华人的孩子多是大人抱着进来的,而“洋娃娃”只要会走路,多半是自己蹒跚着进来的。进机舱后,“洋娃娃”多半自己一人一座,决不“粘”在父母身上,并且自己玩自己的,或看小人书、游戏,或含着奶嘴东张西望。“洋娃娃”的父母也只顾自己看书看报谈天说地。华人的孩子则盯着自己父母讲这讲那,要这要那,稍不如意,则大哭大闹。我丝毫不存在贬低我们自己的意思,只是想就教育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洋娃娃”如此之乖,与他们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人并不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也不以孩子为“家庭中的太阳”。父母有自己的事业与爱好,孩子只要适当引导,应该让他们自由发展。婴儿时期的“洋娃娃”就不是整天抱在手中,而是让他们躺在婴儿篮或婴儿车中自己玩耍。“洋娃娃”哭闹时,父母并不立即去抱他,只是看看他是否尿湿了或饿着了,适当做些处理后仍让他躺着玩耍。如果是随意哭闹,父母是不予理会的。在公园中,“洋娃娃”的父母边谈边行,而孩子们则跟在父母后面嬉戏。久而久之,孩子们就懂得了要自己玩自己的,不会老缠着父母了。如果孩子稍有皮肉之伤,父母也并不大惊小怪,还是鼓励他们前行,逐渐养成了“洋娃娃”的自主意识。

  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父母总是非常喜爱子女的,喜爱的方式方法不同往往折射出教育理念的差异。我们要把孩子从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一个社会人,那就千万莫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大玩具”或“会说话的宠物”,让他从小学会自己玩。  汪叔阳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