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 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康健园 · 保健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就业导航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爱儿童,远离糖尿病

包玉倩


  ◆ 包玉倩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急剧增加,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发病。

  1型糖尿病是儿童时期糖尿病的主要类型,通常发病较急,“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倾向。此型糖尿病又分为两种亚型,一种是免疫介导的1型糖尿病,血液中可以检测到针对胰岛B细胞的抗体;另一种是特发性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无关。

  现今,由于物质供给丰富、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儿童越来越多。全球5岁以下的超重肥胖儿童已超过2000万,其中75%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与之相随的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低龄化趋势,在儿童糖尿病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高。儿童2型糖尿病与成人2型糖尿病相仿,起病隐匿,不易察觉,但仍有其特点。首先,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其次,具备以下2项或2项以上条件:①起病年龄>10岁;②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③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④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其他疾病如黑棘皮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儿童时期尚可发生一种极其罕见的糖尿病——新生儿糖尿病,研究表明该病与单基因突变有关。本病的发生频率是每21万至50万存活的婴儿中有一人发病。这种糖尿病多见于低体重儿及生长发育迟缓的早产儿,可以在出生当天发生,或出生后3至6月内起病。依据临床特点及转归不同可将新生儿糖尿病分为2种类型,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及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经胰岛素治疗后,大多数患儿在18个月疾病可以缓解,生长发育接近正常,缓解期可以长达数年,但未来仍有再患糖尿病的倾向。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顾名思义如果经适当治疗患儿存活,糖尿病不能得以缓解。由于新生儿无法表述症状,增加了临床判断的难度;然而,通过仔细观察一些相关的临床征象如脱水、体重减轻、发热和全身衰竭,结合实验室检查有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及酮症酸中毒等,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新生儿血糖升高并不少见,尤其多见于低体重儿及生长发育迟缓的早产儿,早期处理及病因辨析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尤其重要。新生儿高血糖的原因除糖尿病外,比较常见的原因是输注外源性葡萄糖、静脉滴注脂肪乳剂、应激状态包括感染、败血症、创伤及手术等,以及某些药物,如茶碱和地塞米松等。因此,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仔细甄别。

  既然糖尿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人们在关心儿童体格发育和心智健全的同时,也要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引起重视。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