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 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康健园 · 保健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就业导航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济大学志愿者走进残疾人家庭
义务辅导爱心接力一棒接一棒

鲁哲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在曲阳路一所简陋的民居内,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四学生许菲菲和大二的学弟杨德超交接“接力棒”——今后帮小吴辅导功课的任务就移交给学弟学妹们了。

  16岁的小吴身世很不幸,她是个被抛弃的孩子。一岁时,沈菊仙收养了她。可沈菊仙自己也是个视力仅有0.03的残疾人,看东西只能感觉到光,走路要靠导盲棒。

  1998年,小吴上学了。由于身体不好,耽误了不少功课,曾经有次考试只考了18分。沈菊仙很着急,自己给孩子辅导功课。可她只会盲文,看不见也不会写方块字,数学题只能靠念。虽然小吴功课常常做到深夜12时,但成绩没有起色。沈菊仙咬咬牙,只好请老师补课。“一个月补习费要200元,我那时一个月的收入才390元。”为了支付补课费用,两人吃的菜不是冬瓜汤就是番茄汤,可小吴的成绩还是越来越差。

  2000年,小吴上小学三年级时,走投无路之下,沈菊仙给同济大学团委打了个电话,希望大学生来辅导孩子功课。对方很爽快地答应了。

  从2000年至今,小吴已记不清有多少大学生哥哥、姐姐走进她的家了。一茬接一茬,老同学毕业了,辅导小吴的任务交给下一届。许菲菲说,他们是“兴家残疾人子女义务辅导学校”志愿服务队的一个分队。由于大一在沪东校区,大四要忙着准备论文、找工作,志愿服务的任务落在大二大三年级同学身上。每年有100名左右的志愿者走进残疾人家庭,免费为他们子女辅导。

  许菲菲是志愿者服务队的小领导。帮助小吴,许菲菲说自己已经是接力棒的第三棒了。小吴需要补习英语,就派英语好的同学来;小吴需要补习数学,就让数学拿手的同学来。“他们比老师教得还好。”大学生来补习的时候,沈菊仙就在边上静静地听。“我很挑剔的,碰到学生不耐心,我就向许菲菲要求换人。”而许菲菲总是满足她的要求。

  中考前一个晚上,大学生还来给小吴辅导。“有时候,他们自己也快考试了,还专门抽出时间来帮我们。”在大学生帮助下,小吴的成绩一点点提高了,今年考上了国家级重点职校——南湖职校。沈阿姨的心里燃起了新的希望:继续努力,让小吴争取考上大专。

  本报记者 鲁哲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