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不住的热情 掩不了的尴尬 ——湖北省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 冯诚 周梦榕 廖君 |
|
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举办期间,东道主湖北省端出一道文化盛宴——永久免费开放湖北省博物馆。从6日开放至今,每天游客都突破万人次,是此前参观人数的十倍以上。大大超出管理者预期参观人数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和深思。 百姓蜂拥而至 参观人数“井喷” 作为湖北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20万余件,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漆木器、金玉器、字画等。 11月6日,湖北省有关负责人宣布:省博物馆将永久免费开放,由省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3000万元,补贴其门票收入和日常运行费用。消息发布后,参观者蜂拥而至。最近几天,每天的平均参观人数都超过万人次。 10日9时30分,免费开放后的第一个星期六,记者在湖北省博物馆门口看到,开馆不过半个小时,门口就排起500多米的长队,站在博物馆门口一眼望不见队尾。 文物难免遭损 专家忧心忡忡 每天过万人次的参观者,也让博物馆措手不及。记者10日在博物馆门口看到,现场出动大批保安和武警维持秩序。因为长时间排队,一些观众情绪激动,互相推挤甚至打架,并与工作人员、武警发生争执,还有一些参观者等待不及翻墙而入。为方便参观者了解馆内藏品,博物馆特意印制了精美说明书,却被一些参观者大把放进袋里或垫在地上坐。保洁负责人宋俊琼告诉记者,综合馆三、四楼的回廊成了垃圾集中地,地上痰渍斑斑,个别小朋友随地大小便。 许多文物专家对此忧心忡忡。文保专家陈中行说,参观人数太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严重污染了馆内空气,也影响了展室的温度和湿度。尽管文物都放在展柜里,但不能保证展柜绝对密封,二氧化碳容易使青铜器生锈,书画纸张变脆。闪光灯紫外线会损害文物,然而许多参观者无视这些规定。现在展出的都是原件,许多国宝级文物更是世间罕有,一旦毁坏,损失难以估计。 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长沈海宁目前最担心的是文物安全。大量参观者涌入,馆内安装的监控设备很难发挥作用;再加上为应对参观高峰,工作人员都是连轴转,极度疲劳,一旦发生不法分子趁乱盗取文物事件,后果难以想象。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王红星说:“从决定免费开放到执行,不过一个多月,有些因素没有充分考虑。从近几天的情况看,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如突发病患、小孩走失、物品遗失等紧急情况,准备工作不充分。” 事先考虑周全 提前宣传告知 从门庭冷落到蜂拥而至,湖北省博物馆免费开放前后的变化,令人深思。记者在博物馆看到,70多岁的曹婆婆拿着小板凳,坐在门口等孙子排队。她说,自己就住在博物馆对面,已经有30多年没进馆参观过,以前一张票要花30元,想参观又舍不得,而且当时馆内文物不多,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珍品。听说免费开放,还有许多国宝,就想一睹为快。 每天过万人次的参观量折射人们对文化的渴求,但是其间的不文明行为又与其对文化的渴望形成强烈的反差。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不仅可能对文物造成损害,而且也影响了大多数人享受文化的氛围。据悉,从11日开始,博物馆开始限定参观人数。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冯桂林建议,政府免费开放大型文化设施时,需要提前进行民意调查、科学预测,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制订严格翔实的预案。另外,宣传教育工作一定要提前,在免费开放前,就应该有一段时间预热,宣讲博物馆是长期免费开放,不是短期行为,劝导观众不要一拥而上。 新华社记者 冯诚 周梦榕 廖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