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杯的上海气质 阿莱斯泰尔·希莫 |
|
在东京一呆已经十多年,作为路透社亚洲区体育记者,遇上重要的赛事就要“出征”,整个亚洲我都跑遍了。 大师杯几乎每年我都会来,之前还有高尔夫球和F1,上海有影响力的赛事变得越来越多。先说说大师杯,虽然年年都是8人参赛,但我感觉整个规模正越来越大。我之前也采访过其他大满贯赛事,东京也有自己的网球公开赛,上海大师杯的组织显然更加规范。而且还会为国际媒体准备城市观光购物团之类的活动,连接待细节都考虑得很周到。比赛的质量自然不用说,世界前八的选手较量场场都很精彩。不过你知道我们通讯社的工作,可一点不轻松。我得守在屏幕前时刻关注最新数据,比赛还没结束,稿子几乎已经成形。胜负一定,加上最新的比分,稿子必须第一时间传入稿库。所以我很遗憾不能一直呆在球场感受上海大师杯特别的气氛。 我觉得上海的球迷也很有国际气质。比起日本球迷,你们更热情,更擅长表达自己的情绪。日本球迷喜欢莎拉波娃,喜欢贝克汉姆,只有他们两个人来的时候,那才是真的全国疯狂。在上海,虽然球星效应同样强大,但你可以感受到上海球迷变得越来越懂网球,越来越喜欢网球本身。 每回来上海看看老朋友,总让我很期待。他们会带我去很有特色的餐馆,外滩的酒吧可以俯瞰整座城市,白天和晚上的感觉非常不同。上海很有活力,回回都有新发现。一项成功的赛事,不仅仅只局限于硬件和规格,城市的气质也常常得以体现。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钟情上海大师杯的原因。 路透社亚洲区体育记者 阿莱斯泰尔·希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