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镜头中世界同样精彩 “爱与和谐”摄影比赛残疾人作品占60% 邵宁 |
| ||
| ||
| ||
| ||
| ||
| ||
|
本报记者 邵宁 文 有着与健全人同样的爱好 这是一次特殊的摄影大赛,一幅幅获奖作品或动人心魄,或构思奇特、优美如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果不作介绍,没有人看得出这些摄影作品都出自残疾人之手。 他们有的身处无声世界,有的行动不便,还有的仅剩微弱的视力,但他们有着和不少健全人相同的爱好——摄影。 最近,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市残联《灵芝草》杂志联合举办了“爱与和谐”摄影比赛,共收到作品1400多幅,其中残疾人摄影作品占60%。 勤奋好学弥补身体缺憾 获得一等奖的是聋人朱德春的组照《终圆金牌梦》,这也是对刚结束的2007上海世界夏季特奥会的一份特别纪念。画面由十多幅人像组成,将不同肤色、年龄的特奥运动员获得金牌后的那份兴奋和快乐,传递给了观众。尽管表现的是同一主题,但朱德春抓拍到的人物动作、表情、眼神之丰富,令人叫绝。37岁的朱德春从5年前开始学习摄影,经过刻苦学习、钻研,水平提高很快,多次在各类摄影比赛中获奖,现已是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另一位聋人摄影爱好者费锋送来了10幅作品,其中一幅黑白摄影作品《夫唱妇随》获得了二等奖。这是费锋在参加2007动感模特摄影即时大赛时拍摄的。当时来参加活动的摄影师很多,大家纷纷把镜头对准台上的模特儿。费锋却被台下一对老年摄影爱好者异常认真的神情吸引住了。于是,他调转镜头,以低角度抓拍下了这对老人全神贯注的画面。费锋在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综合管理部工作,他修习书法、美术多年。尽管听力障碍给他从事摄影带来了不少困难,但他用勤奋好学的态度和聪明灵活的头脑弥补了这一切。 残疾人代表“监督”评奖 摄影家最重要的是一双眼睛。不过,低视力残疾人钱铁强却勇于挑战自我,举起相机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获得了成功。48岁的钱铁强是位残疾人助理员,这次他送来的作品题为《入神》,获得了三等奖。画面上,一位非洲来客笑盈盈地抱着一个中国娃娃,构图均衡,用光准确,人物表情自然,切合“爱与和谐”的主题。这次比赛,还有两位智障人士的摄影作品获得了入围奖,他们分别是施融的《步调一致》和严京伟的《护鸟使者》。 这次活动也是本市首次举办残疾人摄影大赛。上周末,由专家组成评委会从入围作品中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因为参赛者中聋人摄影爱好者占多数,因此,评选时还来了两名特殊的来宾——市聋人协会的主席和副主席,他们是代表残疾人来“监督”评奖过程的。目睹评委们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他们打着手语说:“我们会把公平、公正的评选过程,告诉参赛的残疾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