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政府确有诚意解决争议,一个最简单的方案可能就是最佳方案——接受将传统节日作为“法定节假日”的人大代表议案,就是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各放假一天;其他一切照旧 让咱老百姓多歇几天又何妨 唐钧 |
近来,媒体上关于“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讨论,可谓热火朝天。“方案”乍一公布,即引起不少反对意见。窃以为,其原因是把与“法定节假日”相关、但实质上本不相同的三个议题——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是否应该定为“法定节假日”、“五一黄金周”是否应该取消、如何保证“带薪休假”权利的实现——捆绑到一起,而且在放假天数上事先定下了一个框框,只能是10天或11天,这就使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复杂起来。 现在交给公众讨论的问题是:要想在传统节日也放假,就得在现有假期中扣除相应的天数。五一劳动节,从三天假日一下子被精简到一天了。可网上调查反映出来的数据却是47%的被调查者反对取消“五一黄金周”。为什么? 首先,最重要也最值得重视的理由是:这个假日对农民工或许很重要。五一放假,正值麦子备收季节,城里人想的是休息或旅游,但农民工可能想的是农忙,虽然现在家里可以请帮工或请机械代劳,但也需要家中主事的带点现金回家,并亲自安排一番。归途遥远的,可能就不回去了,但1.4亿流动人口中,离家较近的可能有1亿,这个理由不被重视说不过去吧。 其次,将长假改为带薪休假,这个政策并非今日才有,但除了一部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大多数人实际上都实现不了。所以这种“替代”实际是“虚”。五一长假,旅游景点人多,不去就是了。在家里找个别的休闲方式放松放松就不行?中国的劳动者干起活来那么拼命地球人都知道,就是睡上七天大觉也不为过。实际上,这可能已经是长假中大多数人的选择。正因为如此,舍不得“五一长假”的绝对是多数。 问题已经提出,其实一个最简单的方案可能就是最佳方案——接受将传统节日作为“法定节假日”的人大代表议案,就是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各放假一天;其他一切照旧。这样的话,“法定节假日”就成了14天,其实按国际惯例这并不多,让辛辛苦苦的老百姓多歇几天多好? 新京报 (唐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