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车牌价格上涨需新思路 郭之纯 |
私车牌照拍卖中标价屡创新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据悉,有关部门完成了相关调研,为抑制私车牌照价格上涨,今后或可能实行动态竞价机制,即将目前的一次投标改为多次投标,投标者可以根据实时公布的投标数量和价格,随时修改出价。 为了城市交通状况不至于恶化,控车是必须的。然而控车又不能无限度地利用经济杠杆。在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总体趋势下,车牌拍卖中标价不断上涨,引发了人们对这一制度合理性的怀疑。抑制私车额度中标价不断上涨之势,确实很必要。 但从技术角度说,“动态竞价机制”或许并非抑制私车额度中标价不断上涨的良方。在可以多次出价的背景下,拍牌如同炒股,投标者较少,普遍出价较低时,价格可能理性下调;如投标者较多,竞争激烈时,追涨可使中标价进一步抬高。私车需求导致车牌紧张,“水涨”则“船高”,“动态竞价机制”到底会有多大的抑制作用,实际上难以预期。 要在完成控车目标的同时,真正抑制私车牌照价格上涨,或许需要跳出“拍卖”这种模式,采纳新方法。比如笔者就想到一种比较简单的思路:如果给私车牌照统一定价,然后抽签决定归属,如何呢?再比如,近年来有一种呼声,即将私车牌照债券化,这种方式究竟可行与否也很值得仔细斟酌、认真讨论。 即便“拍卖”这种办法需要坚持,也应进一步规范。其一,进一步规范竞拍方式。当前实施的现场拍卖、电话拍卖、网上拍卖三种方式并行的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竞拍者,但由此发生的漏洞也有一些。其二,要下大力杜绝汽车经销商、黄牛等对车牌价的哄抬,尤其是某些汽车经销商的暗箱操作。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最低中标价和最高中标价的价差越来越小,对此专家分析:“如果没有人为因素,这不符合统计学的原理。” 总之,要有效解决车牌价格不断上升的问题,或需要跳出拍卖模式,更多采纳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