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之所龌龊 “方便”之人恶心 ——本报记者调查沪上一些公共厕所的卫生状况 王瑜明、张龙 |
|
见习记者 王瑜明 近日,世界厕所峰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落幕,会议将“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厕所卫生状况”定为近期目标之一。 这几天,记者走访了本市市中心一些公共厕所,发现问题真不少! 有的厕所里手纸满地、臭不可闻;有些小饭店的厕所洗手池里“装满”呕吐物;还有的弄堂厕所小便池里堆满大便……改进厕所卫生状况真的那么难吗?本报记者展开调查。 轨道交通 流动厕所让人掩鼻而逃 【“臭”相百态】 记者来到轨道交通一、二号线几个人流量较大的站点,这里的站台公厕基本都是流动厕所,需要付费才能如厕。尽管不是节假日高峰,但“方便”者依然“源源不断”。好几个车站,每当列车进出开过,带起的一阵风里,总夹杂着些臊臭味……不少候车乘客皱着眉头用手捂住鼻子。 关着门的厕所怎么会散发出那么多异味?记者决定体验一下。 厕所的门上写有“环保厕所”字样,但推门进去,看不到和“环保”有啥关系——空间狭小,又闷又臭。低头一看,只见蹲坑里不断流出黄色的水,一旁的废纸篓里堆满了肮脏的手纸,地上又脏又湿。待了一两分钟,觉得一阵阵恶心,只好赶紧捏着鼻子逃到外面。 一号线人民广场站,一名中年妇女逃也似地奔出厕所,连声说了几个“臭”字。厕所门关上前,她的丈夫钻了进去,“人有三急,那么臭的厕所,两个人花2元钱不合算,不过没办法。”他边说,边开着厕所门通通风。 过了一会儿,一名男青年投币后如厕,不到1分钟,就捂着鼻子走了出来。“里面怎么样?”记者问。“臭,受不了,只能草草了事,快点逃出来。”男青年深吸了一口气说。 在二号线几个车站的公厕内部,都有如厕者的“题词”:“真臭。” 【“臭”因解析】 “流动厕所在某些功能上,没有水冲的固定厕所理想,如果客流量大,维护厕所常会遇到些困难。”轨交管理部门相关人士说,“有时候保洁人员都没办法进去打扫。” 今年春运期间,他们要求保洁人员提高人流量大的站点的保洁强度,但是工作人员反映,流动厕所外排长队,如要进厕所做保洁,要做好挨骂的准备,有时候根本无法进去。 现在轨交大多数线路站点的厕所都是流动厕所,由流动厕所提供商负责打扫。流动厕所保洁员一般乘坐列车,一个个车站做保洁。虽然经常打扫,但客流量一大,等他们乘车兜完一圈,前面打扫过的厕所又脏了。 【解“臭”高招】 “其实水冲厕所最好,但轨交一、二号线在设计建造时没有考虑厕所。不少乘客提出‘人有三急’,出于人性化考虑,并结合轨交空间有限的实际情况,我们才在站点增设了流动厕所。”轨交管理部门相关人士介绍,“针对乘客提出的轨道交通流动厕所异味较重的问题,我们选择了技术更加成熟的流动厕所,今年年底前后,将完成一、二号线沿线部分站点流动厕所的改造。初步选定的新厕所将采用生物菌种消耗排泄物,比较卫生和环保。” 据介绍,改造后的轨交厕所,将根据客流量、车站建筑结构、客流特点等实际情况,更合理地设置蹲位,部分车站的公厕大小也有调整。改造后的流动公厕将逐步免费对乘客开放。 小饭店 上趟厕所,胃口倒掉 【“臭”相百态】 “小便池里都是大便,洗手池成了呕吐池。”在岚皋路一家小饭店用餐的张先生,去了趟厕所,重回饭桌后,过了好久才缓过劲来,“实在太恶心了,胃口倒掉了。” 张太太也尝到了同样的苦头,“女厕所的坐便器垫圈上残留着尿渍,虽然放着芳香球,但尿臊味照样钻入鼻孔。”张太太边说边摇头,“地板上湿漉漉的,厕所单间的地板上还有些黄色的水。” 记者发现,一些小饭店的厕所的确令人作呕。 松江大学园区的文汇路上有一排小饭店,厕所设在小饭店外的公共区域。厕所里面灯光昏暗、地面阴湿、臭气熏天,小便池内污秽不堪。几名刚“方便”好的学生抱怨:“以前都是在寝室上好厕所再来的,今天走得急,只好在这里‘方便’。但是,解完手要先到外面逛一圈,透透气,再回到饭店,否则根本吃不下东西。” 【“臭”因解析】 环卫部门对大饭店、大商场的厕所保洁有专门的要求,但执行和监管都有一定难度,全凭大家自觉,自然有好有坏。 开了多年饭店的张老板觉得,饭店厕所是否干净,取决于经营者的意识,和饭店的经营成本也有关系。 大饭店,赚得多,为了打品牌、吸引食客,都把厕所视为重要的地方,舍得花钱。 小饭店,厕所成了压缩成本的地方。不放垃圾桶、下水道堵塞了能拖则拖、不安排专人打扫,“恶性循环,这样的厕所不脏才怪呢!”张老板说。 【解“臭”高招】 “饭店生意要好,先把厕所弄好。”张老板说,要把厕所作为饭店的闪光点来处理,硬件软件都要跟上。经常打扫最关键,就算硬件有限,增加打扫次数,至少可以保持厕所整洁,没有异味。 老弄堂 臭味太浓,不敢开窗 【“臭”相百态】 “臭死了,我只能捏着鼻子进去,捏着鼻子出来。”在甘肃路曲阜路口的公共厕所门前,记者遇到了一名从里面走出来的女士,“气都喘不过来,还要收费!” 记者走了进去,立马用手捂住了鼻嘴,只觉得一股令人反胃的臭味直冲脑门。 这个公厕的面积不大,尽管小便池隔成了一个个小间,但底下相通,是一条长沟。如果方便完要冲水,必须到水沟的头或尾,才能拉动水箱上的绳子。为了尽快逃离异味区域,不少人如厕后,并不冲水,因此,水沟里“囤积”了不少排泄物。由于没有垃圾篓,有些不文明者随手把手纸等污物扔在地上,让人无法下脚。 “这个厕所一直都那么臭的,好像从没人打扫。”一名住在附近的居民抱怨,“从外面走过都会闻到臭味,但因为家里没有卫生间,有客人来,只能让他们来这里用。” 记者又来到吴江路上的老式里弄探访,发现这里的情况更糟糕。男用小便池外黄水横流,“现在还好呢,有时候还有人在小便池里大便,又没人管,臭死了,夏天都不敢在弄堂里乘凉。”住在一旁的宋阿婆摇着头埋怨,“一阵风吹过,臭气直往屋里钻,不敢开窗,苦啊。” 【“臭”因解析】 “居民区的厕所管理相对较难。”黄浦区环境卫生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管理跟不上,再加上种种不文明用厕行为,厕所肯定弄不干净。”其实,厕所管理的成本并不低,水电费加上人员的成本,是一笔大支出,如果想省这笔钱,代价就是厕所肮脏。此外,厕所的通风设施也很重要,不通风就无法散发异味。 【解“臭”高招】 黄浦区一家公厕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采取的是“跟踪式”保洁,就是增加清洁次数,发现味道重了,赶紧派人去冲一桶水。每天早上,用升降装置从上到下擦洗瓷砖。 他们还传授了缓解异味的高招:除了冬天,厕所的电扇总是开着的,有时候点一盘檀香去味。男厕所的小便池,水龙头一直开着,让水管里始终有水淋下,以便冲厕。 设在居民区的那些男厕所,可以增加砖砌直排水沟式小便池的高度,让想在此蹲下“方便”的人无法“投弹”。 评论 07111410301 【焦点链接】 公厕保洁质量标准 上海市公共厕所保洁有专门的质量规范标准: ■ 公共厕所内采光、照明、通风都应保持良好,无明显臭味 ■ 蹲位应整洁,大便槽(蹲便器)内外侧应无水锈、粪便、污物,槽(蹲便器)内无积粪,洁净见底 ■ 小便槽(斗、池)应无水锈、尿垢、污物,基本无臭 ■ 沟眼、管道应保持畅通 ■ 公共厕所严重堵塞或粪便满溢应在24小时内解决 ■ 公共厕所内墙面、天花板、门窗、隔板及设施应无积灰、污迹、蛛网,无乱涂画,墙面应光洁,厕所外墙、屋顶应保持整洁 ■ 厕所内的地面应整洁、无积水、无结冰,无乱堆放杂物 ■ 厕所内照明灯具、洗手器具、镜子、挂衣钩、扶手、手纸架、烘手器、冲水设备等应完好,无积灰、污物 ■ 厕所外环境应整洁,无堆放杂物,保洁工具使用完毕必须整齐存放在不显眼的位置或存放在工具间(箱)内 ■ 严禁将保洁工具放在便器、洗手盆或楼梯过道中 ■ 应适时施药杀灭蟑螂 ■ 厕所内、粪池口无蟑螂、蟑螂卵及其痕迹,保持池口盖清洁、稳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