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 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上海地产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 告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休闲 · 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 · 汽车资讯
 第B15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专题
 第B19版:专题
 第B20版:楼市资讯
 第B21版:楼市资讯
 第B22版:楼市资讯
 第B23版:楼市资讯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29版:求职
 第B30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31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32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11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期以来,高空抛物,只要没有产生严重后果,一般情况下,只关道德,无关法律。上海的这一做法,如果能够在社会公众中产生共鸣,那么,类似的行为,就能得到有效规范
高空抛物被行拘的标本意义

谭浩俊


   高空抛物将被行政拘留!日前,上海的王先生就因两次向楼下抛掷杂物,而被行政拘留10天。这是上海首个有案可查的“拘留高空抛物者”案例,随着更多积极手段的实施,人们对“祸从天降”的忧虑也许会减少几分。

  长期以来,高空抛物,只要没有产生严重后果,一般情况下,只关道德,无关法律。

  也正因为如此,对有德者来说,自然不会随便高空抛物;对无德者来说,高空抛物就有可能是家常便饭了。高空抛物,虽然尚未形成一大公害,但已经成为许多小区、公共场所令人头疼的事。

  高空抛物,不仅严重影响小区和公共场所的生活环境,对生活在小区中的居民以及出入公共场所的人,也产生了不小的心理负担。因为,当你漫步小区和在某些公共场所活动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空中之物会降临于身。也许,那些生活在物业管理比较差的小区的人,以及出入一些管理比较松懈的公共场所的人,可能都遇到过被高空抛物惊吓、击中的事。

  曾经有人呼吁,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高空抛物等行为的管理,并出台相关法规。但是,这一呼吁一直没有能够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高空抛物仍然在许多小区、公共场所大量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上海市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对高空抛物者实施行政拘留,不仅迈出了重要一步,开了一次法律“先河”,而且具有标本意义。

  这一“先河”的作用和意义,远不在拘留一名高空抛物者本身,而在于对这类不讲社会公德、不顾他人利益、没有社会品德的行为的一次警示,对处于道德、法律边缘的行为如何规范的一次示范,是法律如何更加积极有效地规范人的行为、增强道德约束力的一次促进。

  上海的这一做法,如果能够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能够在社会公众中产生共鸣,那么,类似这样的问题,就都能够采取相同的办法,达到规范的目的。

  三秦都市报 (谭浩俊)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