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新都会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楼市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专题
 第B19版:专题
 第B20版:专题
 第B22版:视觉地产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公司资讯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地产对话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研究报告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国内楼市
 第B33版:广告
 第B34版:专题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专题
 第B37版:楼市资讯
 第B38版:楼市资讯
 第B39版:广告
 第B40版:广告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护环境才有资格谈爱民

韩玉玲


  近一段时间,笔者看到几篇内容近似的报道,披露的都是一些地方还在引进高污染项目,并对之施行保护的事。据报道,当地干部几乎是一个腔调——为了发展经济,提高民生指数。言下之意,对污染企业的保护是一项“爱民”之举,真乃滑天下之大稽。

  什么叫爱民?爱民就是关心群众疾苦,为民众解难题、办实事、谋福利。这就要崇尚科学发展观,考虑可持续发展,让老百姓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假如青山变秃岭,秀水成臭河,浓烟蔽日,污水横流,老百姓闻的是异味,吸的是粉尘,喝的是脏水,好日子又何从谈起,这能算是爱民吗?

  民生指数的提高,当然有赖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这话没错。但错就错在一些地方干部不惜以牺牲环保为代价换得眼前的“一块肉”。而如果吃上这块“肉”的只是某些干部,广大群众不仅连香味也闻不到,还得深受污染之苦,那就“其中有诈”了。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爱护环境才有资格谈爱民,维护群众的长远利益才是真正的爱民。为了眼前利益,甚至为了所谓的“政绩”,让老百姓失去良好的生存空间,还得让子孙后代去还环境账,这绝对不是爱民行为!真的爱民,真的要发展经济,引进任何项目都必须首先考虑环境因素。许多地方对有污染的项目采取“一票否决制”,这环保的一票重如泰山,因为它关乎民生的根本,关乎国家的未来。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