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宰牲场 时尚新地标 虹口“1933老场坊”脱胎换骨今晚亮相 王欣 |
| ||
| ||
| ||
|
本报记者 王欣 文 外方内圆,廊道盘旋,新铺的弹格路旁,造型独特的“1933老场坊”焕然一新。家住沙泾港附近的虹口居民怎么也没想到,身边会冒出这么个前卫的时尚地标——今晚,2007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将在此拉开帷幕,共同见证废旧的工业老厂房如何脱胎换骨,重获生机。 这座被沙泾港和浦虹港所环绕的建筑,建于1933年,曾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出自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之手,由当时蜚声沪上的余洪记营造厂建造。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将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形成外方内圆、高低错落、廊道盘旋,宛若迷宫却又次序分明的奇特布局和艺术化空间。冷峻的英式建筑风格,融合巴西利卡式元素,曾以“远东第一”名动一时;加工车间采用“无梁楼盖”,在当年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沿着宰牲场时期的牛道,人们不用楼梯就能轻松地从1楼登上4楼,1933老场坊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英、美、荷、澳、德、意和香港等数十个国家、地区参与本次创意产业活动周。 来自荷兰的创意家居、人文风情,澳大利亚的新酒发布、教育培训,德国的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英国的文化产品、旅游纪念品,美国的图书出版、工业设计,以及由香港特区政府组织的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的创意回顾展、影视、动漫、建筑设计展等,将分布在老场坊四通八达的展馆中,与观众互动交流,播撒创意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