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新都会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楼市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专题
 第B19版:专题
 第B20版:专题
 第B22版:视觉地产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公司资讯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地产对话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研究报告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国内楼市
 第B33版:广告
 第B34版:专题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专题
 第B37版:楼市资讯
 第B38版:楼市资讯
 第B39版:广告
 第B40版:广告
第A08版: 目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宰牲场 时尚新地标
虹口“1933老场坊”脱胎换骨今晚亮相
王欣

  ■ 在泛光照明下,老场坊的回廊更显典雅
  ■ 中国传统的大宅门也搬进了老场坊
  ■ 老场坊外近一公里长的路面铺成了弹格路
  ■ 老场坊的大厅落地窗据说是古罗马帝国时期巴西利卡建筑风格   本版摄影 杨建正

  本报记者 王欣 文

  外方内圆,廊道盘旋,新铺的弹格路旁,造型独特的“1933老场坊”焕然一新。家住沙泾港附近的虹口居民怎么也没想到,身边会冒出这么个前卫的时尚地标——今晚,2007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将在此拉开帷幕,共同见证废旧的工业老厂房如何脱胎换骨,重获生机。

  这座被沙泾港和浦虹港所环绕的建筑,建于1933年,曾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出自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之手,由当时蜚声沪上的余洪记营造厂建造。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将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形成外方内圆、高低错落、廊道盘旋,宛若迷宫却又次序分明的奇特布局和艺术化空间。冷峻的英式建筑风格,融合巴西利卡式元素,曾以“远东第一”名动一时;加工车间采用“无梁楼盖”,在当年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沿着宰牲场时期的牛道,人们不用楼梯就能轻松地从1楼登上4楼,1933老场坊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英、美、荷、澳、德、意和香港等数十个国家、地区参与本次创意产业活动周。

  来自荷兰的创意家居、人文风情,澳大利亚的新酒发布、教育培训,德国的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英国的文化产品、旅游纪念品,美国的图书出版、工业设计,以及由香港特区政府组织的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的创意回顾展、影视、动漫、建筑设计展等,将分布在老场坊四通八达的展馆中,与观众互动交流,播撒创意的种子。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