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新都会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楼市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专题
 第B19版:专题
 第B20版:专题
 第B22版:视觉地产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公司资讯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地产对话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研究报告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国内楼市
 第B33版:广告
 第B34版:专题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专题
 第B37版:楼市资讯
 第B38版:楼市资讯
 第B39版:广告
 第B40版:广告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时度假”消费者维权遇尴尬
合同留“伏笔” 异地打官司

张梅 袁玮


  本报讯(通讯员 张梅 记者 袁玮)买下一份分时度假产品,非但没能按约享受世界各地的旅游风光,反而诉讼缠身(本版9月27日曾作报道)。日前,徐汇区法院出具裁定书,驳回了马先生的起诉。

  去年3月初,上海一分时度假公司向马先生及其妻子推销海南一分时度假产品,双方当场签订了海南一度假村有限公司“贵宾会籍度假权益承购合约书”,马先生花4.6万元买下这一产品。

  回家后,马先生发现销售员现场承诺的许多优惠没有在合约书中体现。不久前,马先生向徐汇区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合同,并退一赔一。

  徐汇区法院出具裁定书,认为原告签订的合约书明确约定如发生争议、协商不成时,由被告海南某度假村公司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另一被告上海某分时度假公司据此向徐汇区法院提出管辖异议,认为法院没有管辖权,本案应通过仲裁解决。经查,海口仲裁委员会是海南省唯一一家仲裁机构,原、被告双方签订的合约中所约定的仲裁条款有效,原告起诉不属于法院管辖。法院遂驳回原告起诉。

  近年来,身陷分时度假迷局的并非仅仅马先生一人。从2001年开始,杭州有几十名消费者陷入类似的消费迷局。当他们发现分时度假合同有问题之后,和一家分时度假公司对簿公堂,却发现这家公司的法院管辖地为青岛崂山区,也就是说,打这场官司必须远赴青岛。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