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丧葬业年会探讨遗体处理N种可能 让我们以“绿色”的方式告别人间 唐昀 |
| ||
| ||
|
文 / 唐 昀 人口膨胀,环境污染,早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在处理遗体时,这些问题同样困扰着人们。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伦敦已有一半公墓满员,剩余墓穴正以每年一万的速度迅速减少。同时,火葬场因为大量消耗燃料、排放废气而备受指责。 11月12日,国际丧葬业2007年年会在英国城市盖茨黑德举行,中心议题就是探讨遗体处理的多种可能。 加碱水解 前景看好 最被看好的方案是“生命轮回”,用通俗的话讲,就是用化学方法加速尸体的自然分解。 将尸体置于一个潜水艇模样的高压铁容器里,用碱钾溶液浸泡,加热到160℃。两小时后,尸体化成水溶液,被倒入泥土。白色磷酸钙沉淀物,即残骨,则交给死者亲人保存。 英国“生命轮回”公司经理桑迪·沙利文是这一新技术的积极推广者。他说:“用科学术语讲,这一过程叫‘加碱水解’。在生命形成过程中,由于水分子的剥离,各种物质被牢牢地绑在一起,形成人体组织。‘水解’就是给细胞组织重新注入水,使之分解。”这一方法已在美国享有盛名的梅奥诊所付诸实践。18个月来,梅奥诊所一直用这种方法处理那些用于医学研究的捐赠遗体。 英国丧葬机构联盟秘书长邓肯·麦卡勒姆也认为这一技术很有前途:“它无需排放废气,不似传统火化方法那样破坏环境。” 重复使用 集中火化 针对丧葬用地日益紧缺的问题,有人提出,恢复19世纪以前的做法,允许墓地重复使用。不过这要求生者能保持一种现实而平和的良好心态。 19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墓穴可以无限重复使用。木制棺材腐烂后,墓穴被清空,用于安葬新尸体。后来,由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人口膨胀,掘墓人常常挖到尚未完全腐烂的尸体。于是,英国19世纪50年代颁布《安葬法》,准许人们永久拥有墓地。 欧洲其他国家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出租墓穴。在希腊,最短的租期是3年。租期结束,死者亲属可以续约,也可以交还给墓地所有者,供别人租用。 为了便于人们接受重复使用墓地这种观念,英国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个妥协办法,名曰“提高和深埋”:先将墓中的尸体挖出来,挖深墓穴,然后将尸体埋在墓穴的底层,上面安葬新尸体。 这一建议被收入2007年伦敦地方当局法案。根据这一法案,伦敦市议会有权清理已经埋葬75年以上的尸体,但至今还没有一个郡行使这一新权力。 也有人建议,将尸体浅埋,不是通常的1.8米,0.9米足矣。这样,尸体可以接触到更多氧气和细菌,有助于分解。3年后,即可清理尸体,重复使用墓穴。 英国巴思大学死亡与社会系主任托尼·沃尔特说:“尸体浅埋、墓穴重复使用,有利于墓地的可持续发展,并大大缓解丧葬用地有限的压力。” 沃尔特还建议,如果人们不坚持尸体单独火化,不妨采用集体火化的方式,“比如,每周集中焚烧48小时”,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空气污染,因为焚尸炉加热那段时间对环境影响最大。 奇思妙想 五花八门 此外,还有无数种遗体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比如捐赠遗体供医学研究。自2000年以来,英格兰和威尔士平均每年有629人向医疗机构捐赠遗体,其中大多数生前当过医生或护士。 死后如能以某种艺术形式继续存在于这个世界,实可谓“最后的浪漫”。美国伊利诺伊州永恒宝石公司提供一种服务,从骨灰中提取碳,加热成石墨,然后挤压,直至形成可制作挂件和戒指的钻石晶体。 美国另一家名叫“来生像”的公司创造了一种新艺术,将骨灰喷洒在画面上,用密封剂加以固定。该公司称画面“美极了,好像白色的沙子”。 人们还可以将遗体捐赠给德国解剖学教授贡特尔·冯·哈根斯。经他发明的生物塑化技术处理后,尸体将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他的“人体世界巡展”中的一件作品。据称,生物塑化技术可以保存尸体长达4000年之久。 德国公司谢奥·科伦姆巴利恩声称找到了一种缓解丧葬用地紧张的良方。它设计的墓地类似埃及的金字塔,共有11层,可安置1600多个骨灰盒,占用空间仅为通常方式的14%。 目前,该公司已在德国建造了两座这样的金字塔,售出面积已达40%。据报道,“金字塔”里一个墓穴要2000欧元,外加年费70欧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