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思政课教学首创“项链模式” 老师串主线 专家成“钻石” 钱滢瓅 |
本报讯 (记者 钱滢瓅)一首深情的《乡愁》,拉开了上海大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序幕。由上海大学社科学院首创的思政课“项链模式”教学近日又一次开讲。串起主线的是上海大学顾晓英副教授,担当“钻石”的是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研究专家、上海政法学院政治系主任王蔚教授。 专家讲课形神兼备 顾老师这堂课讲的是《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在简短开场白后,一曲《乡愁》把在座的大学生们带入海峡两岸“剪不断—理还乱”境绪。带着同学对台湾问题的热切关注和满怀的期待,王蔚侃侃而谈。他从台湾历史、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入手介绍了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再加上渊博的知识,辅之以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大量的历史资料用画面、声音的形式展现出来,十分生动、活泼。在讲座过程中,主讲教师顾晓英不时引导学生就某一话题互动讨论,学生们都积极提问发言。 大班精讲小班讨论 为了让思政课成为受学生欢迎、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上海大学本学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已经尝试了四次“项链模式”。由思政课专职教师把握课程的主线,构成“项链”的基底,同时聘请其他学科专家以讲座或访谈形式讲授课程重点专题,像“钻石”那样镶嵌在“项链”的基底上。专家大班精讲后,再采取小班讨论的方式,由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主持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教学过程。 据上海大学调查,95%以上的听课学生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认为利于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也能激发大家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