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投资理财
 第A21版:股市分析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法治视窗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 · 博览
 第A27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28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0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 · 商界
 第A32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地产人物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楼市资讯
 第B27版:楼市资讯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广告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案子一来,我就像发动的机器”
——记长宁刑侦支队重案队队长施敏
黄樱 袁玮


  他是一位老刑警,他的生活是以案子为划分标记的。一回忆起某个细节,他常常会说:那时不是在办某某案子嘛!理着寸头、中等身材、总有接不完的电话、总是急匆匆埋头走路,尽管时常因为缺乏睡眠而双眼浮肿,但一旦有线索就会两眼放光。他说:“案子一来,我就像一部发动起来的机器,只有到破案那天才会停下来。”

  这就是长宁刑侦支队重案队队长施敏。在他的带领下,长宁重案队连续侦破一系列重大案件;2005-2006年连续两年实现了长宁区“命案侦破率100%”的目标。

  锁匠,成凶案突破口 

  去年早春,仙霞地区某小区一居室床下惊现一具女尸,凶案现场没有明显打斗痕迹,被害人系被扼颈致机械性窒息,且后脑有钝器伤造成大量出血而导致死亡,被害人银行卡不知去向。在梳理被害人的社会关系网及调查走访周边人员后,警方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施敏继续带领侦查员深入走访。一条看似不起眼的线索“跳”了出来。有人反映,案发当晚看到两个男人正在打开被害人的家门。这一重要发现让施敏联想到,会不会是案发当日,嫌疑人出去试验被害人的银行卡密码或是拉下了东西,回来后发现打不开门,就找了个锁匠。根据这一判断,重案队对周边地区30多名锁匠排摸,果然找到了那个当晚被找去开门的锁匠。这成为侦破全案的重要突破口,只用4天案件便被成功侦破。

  施敏感叹道,走访调查这种传统的侦查手段真的很重要。侦查员必须紧紧抓住案发后的关键侦破周期,找出有价值的线索,再往后,痕迹证据就会不断灭失,有时候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27天,没睡上囫囵觉  

  今年5月的一个凌晨,长宁一小区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件,被害人身中数刀,被残忍杀害。经过细致勘察、走访,警方当天就锁定了一名姓毛的犯罪嫌疑人。但毛已迅速流窜,施敏带领一路侦查员直奔毛老家安徽宣城郎溪县。当时已是深夜,再加上山雨路滑,行车几次险象环生。至半山腰,施敏只能借着手机微弱的光亮,带领大家步行上山,从晚上9时至次日凌晨4时,他们3次上山下山,跑遍了所有毛可能藏匿的落脚点,但都扑了个空。

  就在此时,安徽阜阳太和县侦查员传来线索:毛在太和出现过。队里出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毛前往河南,只是在途经太和;一种认为毛就藏匿在太和。侦查工作面临选择,这种时候一旦发生方向性错误,对案件侦破影响极大。施敏向局领导果断提出建议,毛只是途经太和,应该是向河南流窜。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疲惫万分的施敏马不停蹄赶赴河南、浙江、西安等地一路追踪犯罪嫌疑人。整整27天里,他没有睡上一个囫囵觉。6月6日,毛在北京落网。

  “我们”,用得最多的词

  谈起破案,施敏几乎都是用“我们”这个词开头,在他心里,重案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聊起施敏,大伙都说他身上总沾着那么点“神气”,会让一些看似“山穷水尽”的案子“柳暗花明”,令一些难以捕获的犯罪分子现形。施敏对此一笑而过,他说,哪有什么“阳头”,还不是靠大家一条条线索去挖,一整夜一整夜熬出来的。

  通讯员 黄樱 本报记者 袁玮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