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投资理财
 第A21版:股市分析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法治视窗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 · 博览
 第A27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28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0版:新民环球 · 广告
 第A31版:新民环球 · 商界
 第A32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地产人物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楼市资讯
 第B27版:楼市资讯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广告
第A17版: 体育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树不见林 明日何所期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形势严峻
王亦君

  ■ 训练场上形单影只,青少年足球运动现状令人担忧 图 TP

  7年前,阎世铎曾发出狠话:“如果不重视青少年足球工作,我们就会失掉时间,失掉机遇,失掉民心,犯下历史不可饶恕的错误。”

  今天在全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研讨会上,杨一民同样语气凝重:“如果我们整个足球界再不把青少年足球摆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中国足球的未来将不只是令人担忧,而是不再有明天!”

  量少质差

  7年前的8月30日,中国足协首次召开了全国青少年足球工作会议。中午休息时,阎世铎意犹未尽,他透露自己写报告一般都不起标题,这回破例了,用了一个很响亮的主题:“为后人种树  为明天工作”。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国足协作出了调整战略思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青少年足球上来的决定。

  时隔7年多后的今天,中国足协在武汉召开内容类似的会议——全国青少年足球发展工作研讨会。会上传来的信息大为不妙:“树”已流失许多,“明天”难以预期。

  在今天上午中国足协副主席杨一民的报告中,援引的是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中国足协球员注册信息系统显示,在1990年至1995年间,我国参加足球运动的青少年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65万人;在1996年至2000年间,降至61万人;2000年至2005年,急剧下滑为18万人;目前的状况更严峻,数据库中只有3万多人。此外,新型的足球学校在经历了职业化初期短暂的辉煌之后已经走向衰落,从鼎盛时期的4200多所下滑到当前的20多所。

  青少年足球注册人数急剧萎缩,不仅“量”少了,“质”也差了,这些年一系列国际赛事已表明,青少年人才质量与潜能始终没有质的变化。整个青少年足球危机更加凸现,前景更加令人担忧。

  原因何在

  杨一民坦承,追根溯源,最大的失误在于,职业化足球改革后,我们在青少年足球发展思路与政策上出现了偏差。

  偏差之一,开展职业化足球初期,忽视、淡化了原有的以体委系统为主体、以各级青少年业余体校为载体的后备力量培养体制,这等于放弃了青少年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渠道;

  偏差之二,在发展政策上,没有把青少年球员必须保证学业质量放到合适位置,这不仅使家长对孩子未来担忧,也造成青少年球员智力开发受到影响;

  偏差之三,这些年没有给予处在最基层的学校足球以足够的关注与必要的扶持,而是任其发展,足球人才的“金字塔”塔基严重萎缩;

  偏差之四,职业化在我国刚启动之时,以制度突变性整体变迁的方式,将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的担子全部压在职业俱乐部身上,现在看来这显然是脱离现实的一厢情愿;

  偏差之五,由于过于市场化、商业化,导致一些足校办学动机不良、管理水平低下、教练员专业水平不够,过多的投资和偏低的成才率,直接影响了家长们的投资信心。

  如何面对

  7年前,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口数量还在高峰期,职业足球发展中的种种险象尚未爆发,总之足球还热得发烫,因而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体制、政策思路存在的不足尚未显现。阎世铎意识到了青少年足球工作的重要性,但他能做的,还只是高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按足球规律办事。但主观愿望是一方面,落实措施不得力向来是阎世铎遭到诟病之处,比如有的地区拿到100万元支持经费后,第一项工作竟是购置新车。高层良好的愿望与基层实际的动作难以对接。

  7年前中国足协提出的将工作重点转向青少年足球的战略思想调整,已被实践证明是句空谈。如今,“工作会议”降格为“工作研讨会”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中国足协是否真的有信心、有能力做好“永远是为别人做嫁衣裳”(阎世铎语)的这项工作,而不是走过场、糊弄人。

  驻京记者 王亦君(本报北京今日电)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