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人力资源呈现六大趋势 |
| ||
| ||
|
(上接B17版) 关键岗位薪酬 水平持续走高 如IT/IC、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类,航运业的船长、轮机长,旅游酒店业的销售类,基金行业的投资管理类等岗位都是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岗位,且职业准入门槛较高,企业内部可替代性低,其薪资也因行业内激烈的人才抢夺而水涨船高,年薪从10万到60万不等,并有逐年递增的强劲趋势。 高技能人才和行业 领军人才缺口较大 IT/IC、生物医药、航运业、现代装备制造业中的高级蓝领岗位非常紧缺,由于社会储备人才不多,该类人才的成熟周期往往较长,导致企业所急需的机工、机师和高级机师,甚至一般技术工人都难以招聘,供求矛盾突出。各类工程师,尤其是高级工程师是大多数企业普遍反映的紧缺岗位。 同时,高级金融研究类人才、医药研发类等行业领军人才,尤其是既精通技术又熟悉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稀缺,这些对企业发展有引领性作用的高层次人才在市场上也是炙手可热,供不应求。而文员等支持类岗位则普遍供过于求 ,企业表示不担心其招聘问题。因此,建立结构合理、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梯队式人才储备队伍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应届毕业生面临 更加严峻就业压力 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专门提供给零经验毕业生的岗位呈下降趋势。同时,应届生起薪未随总体趋势明显增长,2007年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的平均起薪分别是1910元、2600元、4500元、7092元/月(图一),可见大专与本科之间差异不大,学历越朝上,起薪的跳跃程度越明显,企业薪资政策向高端人才倾斜。 各学历近3年的起薪涨幅比例如图三,2007年大专、本科应届毕业生起薪与去年基本持平,随着物价指数的上扬,应届毕业生的生活压力势必进一步加大;硕士、博士学历应届毕业生起薪涨幅有所上升,但与企业年度平均调薪幅度相比,应届毕业生的涨幅情况依然处于低位。 更多企业改变 传统福利方式 正有更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长期性、非货币性的福利措施上。据统计,采用带薪假期的企业平均比例高达83.27%、采用公费旅游和商业保险的企业比例分别升至53.73%和66.45%。这是企业日益关注快节奏工作下的现代员工,促进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适时举措。与此同时,福利的作用也从单纯的保障型过渡到保障为主,兼顾员工保留、构建企业文化的功能上。 更加关注企业年金 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作为“金手铐”的企业年金,以其延期支付的长期激励模式和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目光。本次调查中有6.9%的企业已建立了企业年金,仅有16.8%的企业表示不太感兴趣或不感兴趣,24.2%的企业不了解(图二),但对于企业年金的具体运作方式,以及与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商业保险的差异,企业在认知上仍有待加强。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近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更多的企业开始由观望转为有意尝试。有53.8%的企业进行过相关的咨询或研究,其中40%来自于金融机构提供的主动咨询。行业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基金和证券企业接受咨询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6.3%和63.6%,而仪器仪表行业和酒店企业接受的咨询比例最低,仅达到9.1%和12.5%。为了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加深企业对企业年金市场的认识,本次调查还专门对企业的实际运作模式和投资偏好做了细化分析,所形成的《2007年上海市企业年金调查报告》即将新鲜出炉。 |
|